重阳节究竟是不是鬼节呢

2022-10-04 20:5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阳节究竟是不是鬼节呢》,欢迎阅读!
鬼节,重阳节,究竟,是不是


重阳节究竟是不是鬼节呢

据史料记载,民间在重阳节不但有登高习俗,还有祭墓习俗,因此很多人都在传重阳节是鬼节,这是真的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相关知识介绍,望对你有帮助。

重阳节不是鬼节

重阳节虽然有祭祖的习俗,但不是鬼节。中国四大鬼节包括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据各地风俗,有的地方认为七月十四是鬼节,有的地方则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十月初一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祭祖的习俗

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重阳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国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广东人所说的“拜太公山”。这一天对于家族的人来讲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福建省志·民俗志》记载,仙游旧时习俗,重阳节祭祖坟的开支来自“介田”。“介田”指兄弟分家独立时分剩余的田产。“介田”轮流种,祭祖之后若

1






还有盈余,再按丁平分。

香港,每逢重阳当天,.府有关部门及公共交通机构便会实施一系列相应措,以方便及管理上山扫墓人士。这些扫墓人士大多以一个或数个家庭为单位,同少量祭品和香烛来拜祭先人。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祭祖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祭祖的重要性仅次于祭天。《史记。礼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报答天地覆载之德,而祭祀祖先,则是在尽孝道,感谢赐予生命之恩。祭祀这个社会习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祭祖的孝道文化。中国人不像西方人,相信天地万物和人类是由某种神灵创造的,只是实实在在的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人来源于物,物来源于天地。由于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所以要报本答恩,报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为了发扬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礼记。坊记》说:“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生命来源于父母,祖上,以及自然,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社会归结为家庭,把家庭归结为自然,基本上合乎人类演化和早期社会发展的历史。以父子关系为轴心的家族关系是古代社会的基础,中世纪宗法等级社会种关系都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和扩大。祭祖是家族社会宗教,也是它的哲学,是它的最高信仰,在很长时期内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民俗和精髓。

祭祖的教化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祭祖的内涵逐渐演变为纪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成为圣贤崇拜的文化价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诲子弟,以事祖考。” 《慈恩天下》认为,当你在虔诚祭祀祖先时,通过对祖先高贵品德

2






的赞颂,则会潜移默化的恪守伦理道德;通过对先祖的人格与能力的赞扬,告诉自己以及子孙后代要见贤思齐;通过对先祖拼搏奋斗的精神的弘扬,懂得稼墙之艰,从而笑对坎坷,面对人生更加坚强努力和从容。通过对先祖赐予生命的感激之情,领悟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加懂得感恩与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祭祖这一社会习俗负载了十分丰厚的精神内涵,联系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多范畴,经过千百年间无数代际的传承,已经作为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作用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发育过程。 《慈恩天下》传承孝道文化,号召人们尽孝道,祭先祖。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根本,犹如河流有源头,而树木有根系,根深则叶茂,远而流长,我们尽孝道,对祖先,对父母恭敬,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更加壮大,人生才能更加幸福。慈恩天下》希望祭祖,这一条穿越数千年时空流淌至今的文化血脉,永远不断流不干涸。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ac61e4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d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