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月亮意象

2022-10-19 18:11: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中月亮意象》,欢迎阅读!
月亮,意象,诗歌
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中国古代诗人最为青睐的意象,几乎每个诗人都将它写入过诗词中,借以抒情言志,从而丰富了月亮的内涵与意蕴。在这些诗歌里,月亮是相思的载体,寄寓了思妇、游子、戍卒的情思,月亮明亮、高洁,成了美好事物的的象征;月光凄冷却又柔和,营造了独特的情境;月亮亘古永存,成了历史的见证者.总的来说,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蕴大致上可分为四类,下面就这四个类型作简要阐述。

一、月亮是思情的载体

在边塞、羁旅行役、闺怨等题材的诗歌中,月亮是思情的象征,寄寓了戍卒、游子、思妇的情思。《诗经》中《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如明月一般的女子的深切思念;王昌龄《从军行·其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表现了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了老病孤愁的离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一类借月亮表达思情的诗歌以李白的《静夜思》名声最著影响最广。

《静夜思》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借此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天上冷月孤悬,地上白霜一片,诗人客居他乡夜不能寐,对月思乡,感慨客况萧条,年华易逝。《静夜思》内容单纯却又丰富,容易理解却又让人体味不尽,是古代诗词中借月抒怀的典范。中国人读《静夜思》应该要读出些言外之韵,不能仅仅囿于文面。读懂了《静夜思》读懂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最基本的内涵,也就读懂了中华文化“望月而思”的民族心理。

“望月而思”成为我国固有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与我国以农耕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有关。典型的农耕民族,有着强烈的重土观念和回归意识,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人们追求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团圆,而夜晚则是农耕社会中人们劳作归来共享团圆的最好时光。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固守故土,永享天伦。因为古代社会征役、求宦现象的客观存在,必然造成戍卒在边、游子在外的社会常态,也因之必有父母亲人在家中牵挂。而每月十五的月亮圆满,能够给不能团圆的人以完美的补偿。于是,历代文人也就以月亮为媒介来表达异乡人和故乡人之间的相互思念。

二、月亮是情境的载体

古代有不少文人骚客将月亮写入诗歌,用它渲染孤寂之情,寄寓悲凉之意,月亮慢慢成为孤寂悲凉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李白的《玉壶吟》“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月色苍白,寒蝉凄切,诗人月下舞剑,高歌泪下,突出表达了其肝肠欲断的失意与悲凉;李煜《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如钩缺月、落尽疏桐、满院秋色、亡国之人、思乡之情都被高墙深院紧锁,表现了诗人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名胜犹在,水波荡漾,而月光冷峻,寂籁无声,古今对比,表现了诗人面对破败的扬州的黍离之悲。

此类中国古典诗词不胜枚举,它们多以秋月、残月、落月、寒月、孤月等渲染凄清孤寂气氛,寄托孤独悲凉之意。这与中华民族对嫦娥奔月这一美丽而又富有人性化的神话的想象有关。在古人的想象中,深居广寒宫的嫦娥是孤独的、寂寞的。这样的想象经历代文人加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文学带来深远影响。追根溯源,这与月亮和月光的天文学本源有关。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本是不发光的,只反射太阳光,因而不管是从色彩还是温度的感知上来说,月光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而这种冰冷的感觉与诗人心境中的失意落寞能够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月亮成了渲染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写孤独、凄凉、郁愤之情的完美载体。

除此之外,有些诗人反向立意,借月亮、月光的宁静、柔和之美,营造清幽静谧的氛围,


抒写诗人宁静祥和的心绪,借以突出抒情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形象。这一类作品以王维的诗歌最具代表性。

王维晚年态度消极,且深受佛学的影响,在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从山水景物中寻求乐趣,创作了不少清空淡远的诗作,其中不少是借月抒怀的,《鸟鸣涧》《竹里馆》《山居秋暝》等。山西大学中文系傅如一老师点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说:“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月光一洒,诗人、松林、青石、流水全部融为一体,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仿佛也借月融为一体,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突出了诗人宁静祥和的心绪,刻画出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

解读“月”的这一意象类型,需要了解古人对月亮、月光和太阳、阳光的比较。在古人的认知里,太阳光炽热强烈,而月亮光柔和朦胧,因此太阳热烈恣纵,而月亮温柔宁静。这一强一弱,一刚一柔,形成鲜明反差,故而古人以日为阳,以月为阴,以日象征强大、威猛、刚健、热烈,以月象征弱小、轻盈、含蓄、妮媚。因此,柔和的月亮成为了诗人赖以营造清幽静谧的氛围、舒展宁静胸臆、表达祥和情感的最恰当、最可心的载体。

三、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由于特定的审美情趣所产生的定向联想,历代文人往往把月亮皎洁、明亮的特点和光明、纯洁、美好的事物相关联,或用来表达澄澈心境,或用来寄托高洁的情操,或用来象征光辉理想。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象征优秀的人才,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以明月象征远大的理想抱负,展现了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以明月象征真挚的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这一类诗歌中的月亮,最能体现“意象”的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月亮和美好的事物(人才、理想抱负、友情等),美丽、皎洁、明亮和优秀、远大、真挚,这两组关系是有互通性的,正是因为这种互通才使得月亮具有象征的意义。月亮是美丽的,皎洁的,明亮的,因此它能够象征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优秀的人才、远大的抱负、真挚的友情。当然,也可以象征美好的爱情,比如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

四、月亮是时空永恒的象征

咏月的诗歌自《诗经》起至唐代达到了高潮,有一部分诗人开始注意到人世变幻、王朝兴替无常而月亮却永恒存在,于是便赋予月亮以不死与永恒的意义。或将月亮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或以月为媒,表现探索宇宙的奥秘,追求终极关怀的哲理之思。李白的《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借西江明月由今溯古,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旨意遥深,感人肺腑;刘禹锡的《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富贵风流,转眼成空,月照空城,倍添寂寞,令人感伤。这类诗歌,因为抒写了天地永恒、人生无常的哲人之思,往往格调较高,境界深远,非大诗人不能作,其中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典型。

《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跳出了天地永恒而人生短暂的痛苦,翻出了新意。南京大学文学院吴翠芬教授评价说:“个人的生命虽然和天地相比是短暂即逝的,但于整个人类而言,人却又是连绵不止生生不息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能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共长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表现出人生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5457c80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