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

2022-12-29 19:2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欢迎阅读!
研究课题,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学的组织技巧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合作性的学习从而达到学术性和社会学习目标。以往在完成一个功课的时候,往往是小组里能力高的学生将所有事情做了,能力低的同学只管抄作业,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到。因此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性格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漠然型。并且,人的性格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吻合时他就能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工作做得更加出色。把这个研究结论运用在小组成员的组合划分上是科学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合作学习可以非常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并且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加不容易遗忘知识。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目前,课堂上教师积极尝试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这样的形式满足了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有助于学习探究,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更是迫在眉睫。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预期目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的合作学习社会性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独立思考能力,由此激发出学生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积极承担起共同完成的责任,形成荣辱共享的合作意识。 2.强化组内不同角色

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在小组中设立不同的角色,比如记录员、口头报告员、资料管理员和组长等。而且,不同的任务必须经常的轮换,以便可以让学生共同发展。要让每个成员明确本组的共同任务,围绕任务,做好有效分工,落实责任。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达到合作学习的目标。 3.老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


的指导和帮助。

4.合理评价促进学习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后,教师应该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等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用心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了些什么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对学习过程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与调控,就可以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在曲折的探究中获得深刻的过程性体验。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科学课程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地合作学习 实践性原则:科学课堂是以实验为主的,理论知识为辅。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过之后才能对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整体性原则:合作学习科学课堂中的主要学习方式。那么只有合理分配好,才能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效益之和远大于部分效益之和。充分发挥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使实验结果更充分。

4.趣味性原则: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因此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有一种想要学的愿望,这样才能是整个教学有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的外在行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感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新知识以及验证知识点时合作学习的效果。

2.文献法:查找有关小学科学小组合作的研究资料,在有关专家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与比较,探究最恰当的合作方式。

3.问卷法:制定问卷,选取某一阶段的学生与相关老师为被调查对象,把他们对合作学习的感受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此提供本次研究资料,以便开展活动。 (三)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1.9.9-2011.10.29:准备阶段 定课题,请老师指导。

在查找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供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10.30-2011.12.3:实施阶段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取得实效。

1、开展调查研究问卷,发送问卷,收集问卷,选取有效问卷,对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优化研究方式。 2、参加听课,评课等活动,有效观察课堂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交流。 3、及时总结

第三阶段(2011.12.4-2011.12.30:总结阶段

1、编写关于“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论文。 2、请老师对本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需要开展本次课题调研的成员以及课题组长,一定的经费,必要的物质保证。 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4c256b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