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的《自杀论》与中国式自杀

2022-05-05 04:2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涂尔干的《自杀论》与中国式自杀》,欢迎阅读!
涂尔干,自杀,中国式
涂尔干的《自杀论》与中国式自杀





摘要:《自杀论》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一部著作。在此书中,涂尔干试图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角度解释自杀的原因。本文借助《自杀论》中涂尔干有关自杀的观点,结合我国目前自杀事件,分析我国自杀形式的独特性,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当前的自杀问题。

关键字:涂尔干、《自杀论》、中国式自杀。

根据有报道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中国每年因为自杀而死亡的人数占到了世界的四分子一。世界各国在自杀统计中的“三高”现象是:城市高于乡村,男子高于女子,老年高于青年。而惟独中国出现了相反的三高现象:农村高于城市,女子高于男子,青年高于老年。中国的自杀形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自杀形式。下面根据涂尔干的《自杀论》来分析下中国的自杀现象。



涂尔干的《自杀论》讲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加剧,从而导致了一系社会病态,其中就包括了自杀,书中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杀未遂也是这种意义上的行动,但在引起死亡之前就被制止了”。品读涂尔干的《自杀论》,我被其研究方法深深地震撼、启发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一本书上如此清晰地看到复杂的社会现象、梳理不清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规律可以被条理清晰地归纳出来,甚至从中得出了一条一条真理般的理论;也是我第一次在一本理论性书籍中看到那么多的统计资料图表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的研究程序是:首先给所要研究的现象下定义。“那种产生通俗术语的肤浅考察是不可能有把握地弄清事物的这些正常关系的;因此,学者不能把那些符合日常用语的既成事实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倒是应该由他自己来确定他要研究的那些事实,以便使这些事实具有能被科学地探讨所必需的同质性和特异性。……所以,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应该是,确定我们打算在自杀的名称下进行研究的事实的范畴。(摘自《自杀论》第二步是根据定义收集资料并依据收集到的资料对既有的有关现象的各种假设、解释进行分析批驳。这些资料主要是官方统计出版物,如《奥地利统计资料《比利时统计年鉴》《普鲁士统计资料等等。另外还有刊载在各种学术杂志上的文章和其他人的学术著作、论文集等。最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作一番真正的社会学解释。通过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对收集来的实际性资料进行论证,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农村高于城市

中国的现实是农村自杀人数几乎是城市的三倍,但这并不能推翻《自杀论》中城市自杀率比农村高的结论。涂尔干对于他的结论的解释是:“城市人口从事商业的居多,农村人则以农业为主,而前者比后者的自杀率高得多原因是:农业中传统的约束力表现最强,发财的狂热影响最小,经济变革及引发的经济


乱的冲击力对城市人影响远大于农村。”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远远多于城市人口数量,对于中国农村自杀人数多于城市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在大多数的国家里,城市自杀人数往往高于农村,我们完全有理由归结为城市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因素促使人们精神的崩溃,从而走向自杀之路,但是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在中国的城市中真正遭受各种“城市病”干扰的不是城市居民,而是我们的农村人,因为生活在城市里从事繁重劳动的农村人占到了一大半。同时,农村与城市相比,在社会卫生环境、心理环境、婚姻家庭质量、精神文明程度,以及家庭生活质量等许多方面,都落后于城市。如果一个人确实想死,他会想办法,但有三分之一的自杀是冲动性自杀,他在自杀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经过思考后,自杀就有可能被中断。研究表明,有37%的自杀者仅仅考虑5分钟就会自杀。世界卫生组织已特别指出,不是所有自杀都能预防,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做的。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自杀干预机制还很不健全,特别是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自杀干预机构。中国农村多于城市自杀人数也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解释了。

女子高于男子

在涂尔干的《自杀论》中根据统计资料数据分析得出,在每个国家男性自杀的人数是女性自杀人数的好几倍,这样的结论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适用的。他分析指出,男性参与社会的能动性比女性大,所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在中国女性自杀原因主要是情感纠纷和家庭冲突,中国平等现象没有妥善解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是家庭暴力的主要承担者。那么面临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当她们极度苦闷。又没有地方宣泄的时候,就会选择自杀来逃避。就农村存在较多女性自杀这一现象,学者们大多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原因。1)物质匮乏说。很多人认为经济困难、贫穷导致人们生活窘迫,生病不能就医,甚至食物供应都成问题,从而引起女性自杀。2)农村女性文化水平低。文化水平低导致农村女性心胸狭隘,从而引发自杀。农村女性受教育权利缺失,男女受教育权利事实上存在不平等。相对于男性,女性的入学率低,而失学率高。农村女性文盲数占到全国文盲数的近60%3)农村传统的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受封建观念影响,农村女性面临更大的家庭矛盾,甚至是家庭暴力,加上财产权等各种权利事实上的缺失和不平等,恶化了他们生活中的困境,导致他们自杀。4)自杀工具(农药杀虫剂等)的易得性。

尽管上述解读有一定道理,但是所有解释都没有抓住要害。涂尔干的《自杀论》描述了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型、利他型、脱序型和宿命型。当社会被某种重大危机侵袭或产生急剧的社会变迁时,社会整合力量降低,固有的道德规范或习惯遭受破坏,造成个人对团体的疏离,便容易产生脱序型自杀。这种脱序型的自杀在变迁迅速的工业化国家最为常见。涂尔干认为:“任何生物,它的要求超出了它所能得到的,那么它就会不断地受到伤害,而且会持续痛苦地活动。”回到实际中,中国的政治文化极力推行“妇女半边天”“男女平等”政策,鼓励女性走出家庭,与男性一比高低,追求独立、自由,致使女性自主意识空前提高。个人以为,我们的很多问题,来自当初“女人=男人”的社会主义男女平等宣传,这给女性,尤其是那些要强的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她们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很容易一时激动,采取极端的方式。

青年高于老人


涂尔干在《自杀论》所做的关于欧洲的自杀率调查显示,在所有国家里,自杀的倾向是从童年到老年逐步增强的,而在中国,青年人自杀多于老年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原由。青年人阶段是心里比较敏感的时期,承受能力比较弱。们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比较多,而最主要的就是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对于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传统的家庭观念、青少年恋爱问题、就业困难等等那是肯定有关系的,我们在这里就不谈了。涂尔干在《自杀论》一书中强调,一个人的自杀是由于在社会上感到外界环境失意所导致的,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造成了社会文化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对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交往,削弱了部分人生存的信心和意志,导致自杀率上升。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期望水平与青少年自杀行为有一定相关性。过严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都会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有人就认为自己无用,对不起父母或怕遭父母的责备,因而选择自杀的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已经共同确定9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可见自杀问题已经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广泛重视。面对自杀者,我们不再束手无策。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方法增进社会和个人的联系,社会名义关爱生命,把一些自杀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活着的美好。相信在社会的普遍作用下,自杀会和我们渐行渐远。

就我个人看来,如果要减少中国人的自杀,必须要让中国生活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并且消除男女不平等的传统思维。假如有一天,中国人也不要因为工作问题而整天失眠;不要因为养老问题而茶饭不思;不要因为房子问题而天天发愁。并且还能随时出去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那个时候,谁还不会爱惜生命,谁又不想多活两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3c4eed6b14e852458fb57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