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题齐安城楼》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2022-04-11 02:14: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赏析-《题齐安城楼》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齐安,城楼,练习题,唐诗
《题齐安城楼》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题齐安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是登楼所见,后两句转

为抒发苦念故乡的思绪,表现了路程之长、宦游人的离绪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齐安城楼》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

有什么作用?

(3)诗中第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参考答案

(1)“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也暗示了诗人的

凄凉心境(2)【评分要点及说明】“表现场景清冷”,给1分,“暗示心境凄凉”给2分。意对即可。

(2)“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

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2)【评分要点及说明】写出“家乡遥远”给1分,写出“思乡之情”给2分。意对即可。

(3)描写了一幅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景象。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

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

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

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

(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

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


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34c4a3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2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