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中的“阳关”》,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中的“阳关”
作者:蒋方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年第12期
阳关是地名,却又不是普通的地名。它是汉武帝开河西四郡时建立的两座关口之一,扼守着由汉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军事防守的要地。提到它,就会联想起沙漠大碛,卷地风雪,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阳关不仅遥远,而且也神秘让人向往,于是成为古代文人诗词的吟咏对象。这种吟咏,以唐人为盛,使“阳关”一词在地理之外又具有了更多的意蕴。
在《全唐诗》中搜检有“阳关”一词的诗篇,寻得46首,以为分析“阳关”一词的意蕴的文本。这些诗篇,就其题材,可分为四类:闺怨诗、边塞诗、送别诗和杂咏。
言及阳关的闺怨诗,或出于女性,为自言体,如刘氏云《有所思》:“朝亦有所思,暮亦有所思,登楼望君处,蔼蔼浮云飞。浮云遮却阳关道,向晚谁知妾怀抱?玉井苍苔春院深,桐花落地无人扫。”或出于男性,为代言体,如崔湜《折杨柳》:“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缘衫袖,垂条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这一类诗多为乐府,大都出于初唐,抒写思妇之情,婉转绮靡,实为梁陈宫体诗的继续。在梁陈两代的宫廷之中,闺怨诗是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其中又颇有以远征为题者,如萧衍《捣衣诗》“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如萧纲《倡妇怨情》“玉关驱夜雪,金气落严霜”;如陈叔宝《长相思》“长相思,久相忆,关山征戍何时极”。梁陈两朝,国土逼仄,何曾有远戍之事?这些情诗,如同当时的咏物诗一样,是就闺怨而写闺怨,作者为表现离别之情,有的就借边关塞外以为渲染。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深受梁陈宫廷诗风的影响,题材上也多有继承。虽然这时南北统一,疆土辽阔,但作者也只是借写闺怨以逞文才,并非是真有思念之人在远方,故如上官婉儿也有“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彩书怨》)之诗。因此,这类诗中的“阳关”并非地理意义上的阳关,只是用来代指边关,表示情感的被隔绝而不能传达。
唐代的边塞诗以盛唐时期为多,反映了这一时期唐王朝的强盛与士人热衷于功名的昂扬气势。言及阳关的边塞诗则以抒写思乡念国之情为主,在情绪上比较低沉。这些诗大致有两类:一类为乐府,如贺朝《从军行》和李昂《从军行》,都以相当的篇幅写边地的寒苦与战争,其实作者并未到过边地,只是取其旧题为材。据《旧唐书·文苑传》,贺朝,越州人,神龙中与贺知章、张若虚、万齐融同以文辞秀出的吴越之士而著称,官止于山阴尉,一生未曾出过关。其《从军行》从天子拜将出征,写到边地的艰苦与激战,从家中妻子的思念,写到战士凯旋归来,基本上是扣住“从军”二字发挥想象。梁陈宫廷之中也颇多这样的边塞之诗,都是借乐府旧题而展开,影响及于唐代,遂有这样的沿袭。在这类诗中,作者只是以边塞的战斗生活为歌咏的题材,既无亲身的经历,也就缺乏真切的感受,诗的内容颇具概括性,表现比较平淡。诗中所言阳关,没有实际的内涵,仅用以代称边塞之地而已。
另一类边塞诗则不同,数量也较多,成为了唐代边塞诗的主流。这是作者的身处边塞之作,或用乐府旧题,或自拟诗题,“阳关”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地点,而且带有浓浓的感情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6581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