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彦)浅谈散文教学的几点拙见》,欢迎阅读!
浅谈散文教学的几点拙见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王彦
在一次外出培训活动中,笔者听过一节苏教版教材的课,即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这
节课大部分时间,执教者把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引导学生品味精妙的语言,作者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以及情感体验上,而是通过引用大量图片、史实资料等大讲特讲萧红的人生历程。一节课下来,不知道执教者是在教语文课《祖父的园子》,还是在教萧红的人生历程史。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小学课堂屡见不鲜。以下,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散文的教学问题。
一、散文教学的误区
对于这种“教偏了”的现象,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称之为“两个向外跑”。一是,从“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向外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以《祖父的园子》为例,作者描写了园子中大量的小动物,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执教者却借助了许多外在的资料,比如不知道从哪里拍摄来的破旧的园子,各种小昆虫,萧红在各个时期的照片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课文“个人化的言说对象”,那些作者主观化了的人、事、景、物中,向外跑到“外在的言说对象”里。一是从散文里“独特的情感认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这实际上是把作者的情感认知腾空并粘附到“外在的言说对象”上,企图让学生“具有”“外在的言说对象”的“思想”、“精神”。其隐含的认识逻辑如下。
作者的言语表达(语句)=所指(作者的所思所感,即作者的抒情和议论)=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外在的言说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学生应该具有的。(王荣生语) 笔者仍以萧红《祖父的园子》教学为例。这篇文章选自萧红《呼兰河转》中的一节,题目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文本主旨是在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于本次教学而言,执教者不可谓不用心,就连萧红几段婚姻的各种照片都找了出来。课堂的落脚点最终落在萧红对封建社会造成她婚姻不幸的讨伐上。对于这样的课堂设计,即使落脚点没有跑偏,执教者也把作者独特的感情认知,引到了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之外了。当然,“两个向外跑”,也使执教者没有在教“这一篇”。至于“这一篇”文
章是不是散文,散文的文体特征是什么,对于执教者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
二、 散文的文体特征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一直是散文,而且是文学性的散文。以人教版标准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
语体文(篇数) 文体(散文篇数) 第一册 25 24 第二册 25 22 第三册 20 17 第四册 20 19
第五、六册,语体文共8个单元,戏剧1个单元,诗歌、小说各2个单元,散文占3个单元。
很明显,散文是主导类文章。面对这种现状,妥善解决散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问题,无疑是改善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关键。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先追根溯源,即先知道散文这个文体的来龙去脉。
1、历史变革。
在西方,散文是于韵文相对而言的,包括小说、戏剧等,这种“散文”即prose;另外,还有一种称之为essay的散文。五四时我们曾将它翻译成“小品文”或者“随笔”。这种问题对于我国现代散文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巨大的。
那么在我国,最早提到文学性散文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刘半农,他首次明确提出了“文学性的散文”和“文字的散文”二者之间的区别。“文字的散文”强调散文的文章特
性,“文学性的散文”强调散文的文学品质,即具有感染力、审美效果的特性,也就是文学性散文。其次是周作人作于1921的《美文》。
1923年8月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发表《编者的话》。他强调散文是个人的,要写出个人的感受,这一点才是文学性散文的关键性所在。比如,我们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要看朱自清对月下荷塘的感受。他感受到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受。这才是我们在做散文教学设计的一个起点所在。
1935年,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谈到: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之一,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散文的第二个特征是在它的范围的扩大,宇宙万物,无一不可取来作为题材。散文的第三个特征就是人性、社会性以及自然的融合等诸如此类。
梳理散文的历史变革,我们发现对于散文这个文体的定位、内涵、外延逐渐清晰、明朗。
2、散文的文体特征
语言学家李海林先生说过,小说是旁述体,剧本是代言体,诗歌是韵文体,散文是什么体?是自述体。我们读小说,主要是读故事情节。我们读剧本,是读什么呢?是读人物语言吧。我们读诗歌就要感受它的节奏与韵律。那么读散文呢,就是要走近作者,就是要以己之心,体贴作者之心。
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尘俗的文类概念。在我国古代,骈文之外,便是散文;韵文之外都是散文。在我国古代,小说、诗歌、戏剧等,被称为纯文学。散文则被称为杂文学。文学作品中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都是散文。
散文不拘一格,张扬个性。现当代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王荣生说“现代的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散文书写性灵,是个体情怀的见证。散文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借助于独特的表达方式,来书写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另外,每一篇散文的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言语形式。萧红的《祖父的园子》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汪曾祺《胡同文化》语言简洁、朴实、平淡,颇有意境和韵味等等。
因此,不同时期的散文,样式不一样。同一位作者的不同时期,尤其是不同阶段的散文,往往也有不同的样式。认识了散文的发展脉络以及文体特点,这就为我们探究散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三、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
作为中小学占主导地位的散文,我们究竟应该教什么。究竟怎样教才不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呢?
1、我们要确定散文教学内容,难以确定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语文课程标准表述不清。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本应该合理规定,语文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教什么、学什么。问题是新课标只是在总体上规定了属于“能力标准”或者“素养标准”上,它缺少“内容标准”。这样一来,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就比较麻烦。它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约束。那么各个一线教师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对散文这个界限并不那么明显的文体进行“五花八门”的开发。一是教学形式的僵化。不管什么类型的散文都是整体感知、全面涉及,既按照感悟作品主旨,梳理文章的结构,品味语言风格来进行教学设计。其实,这是一个存在很大问题的教学设计思路。因为每一篇文章的主旨、思路、语言风格都不一定都一致。我们却采用了统一的教学设计思路。分不清楚“这一篇”和“那一篇”的区别。多少年来,我们就在这样的思路中年复一年的教着我们理解的“散文内容”。
2、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几个原则。
散文究竟要教什么内容,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原则来思考教学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25dc8cd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