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薛法根《如梦令》听课体会两篇》,欢迎阅读!
记一场藕花深处的甜美回忆
在“第十一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宋词《如梦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已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一年,但是中高年级的课程教学却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所以这次聆听中高年级的课程时,我是怀揣一颗初学者新鲜而虔诚的心在认真学习。观摩薛老师的宋词教学,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真的获益匪浅。接下来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薛老师的课堂带给我的感受。
诵读古诗词重方法
课堂开始,薛老师先带学生学习李存勖的《如梦令》,解读了如梦令的词牌名,再进入到李清照所作的《如梦令》。总结“如梦令”作为词牌名特定的格式,都是七句,字数都是三十三个字,并且第五句诗和第六句诗是重叠的。正是学完了这种特定格式,薛老师才有条理的分析一首词要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要注意六个字—押韵、停顿、平仄(节拍)。通过学生的读,薛老师引导他们感受到如梦令的最后一个字押韵“u”,因而每行最后一个字要重读;接下来学生再读,薛老师请同学们思考每一行前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思考过后同学们发现它们都是动词,因此薛老师总结出叙事的诗词前两字是动词,所以要根据每行的结构注意诗词的的停顿;最后,薛老师提到唱歌讲究节拍,其实字在读时也是有长短、节拍的,这就是平仄。我们现在所学声调,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按照“平长仄短”的原则,薛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为《如梦令》谱曲。并且通过学生反复诵读,掌握这种“谱曲”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个环节中,薛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对学生巧妙点拨,让他们收获诵读诗词的方法。在以后的诗词学习中可以运用所学方法解决诵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理解古诗词重还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语文课上,老师方法规律讲的再多,若是不能让学生实践,学生终不会学习扎实。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薛老师的第二个环节就侧重学生的实践——用一篇文章还原词中内容。
在学生掌握诵读方法之后,薛老师直接提问:这首词是否能读懂?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交流之后,薛老师总结:词中“常记”二字说明接下来的内容都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到郊外游玩的回忆。按照词中内容,大家分析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于是薛老师给学生时间进行写作。这种写作就是语文课堂上的学生实践,通过写作还原词中所描写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就是一种语言的转化,是深度学习。学生在还原过程中对古诗词理解、体会更深切,古诗词意义的断裂、删减得以增加和连接。
在这个环节,薛老师最重视的还是还原后的交流,他对每一位交流同学作品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并且请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文章中添补,不足之处薛老师悉心为学生指出,并请学生马上完善。正是通过这种写作还原,薛老师让学生与词人进行对话,走进词人的内心,感受词人在夏天傍晚的那一次甜蜜回忆,体会故事“一波三折”的独特魅力。
从一个宋词初学者的视角,聆听了薛老师的整节课,我对宋词的基础知识有了准确的认知。纵观薛老师的课堂,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正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薛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平凡中彰显简约之美,简约中蕴藏深厚功底。课堂教学虽已结束了,但是结课前那两首代表词人不同情感写照的歌曲还在我耳边回荡,薛老师那简单中蕴藏智慧的语言还在我脑海中萦绕……
旁征博引真明道,诗朋酒侣忆经年
——听薛法根老师《如梦令》有感
今人品评古代诗词,讲求诗有“诗眼”,词有“词眼”,如果说我们的课堂也可“撷一词而法全篇”的话,那么薛法根老师此次所授《如梦令》一课的“课眼”应为“文化”二字。薛老师的教学设计旁征博引,显示出他极高的文化素养,也使得课堂内容更丰富,更立体,更具有文化厚度。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囿于单纯地诗词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训练的范畴,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触碰孩子们的内心,它能引领着孩子们自觉地走进易安词进而走进易安。
《如梦令》是李清照十六七岁时回忆与诗朋酒侣饮酒归家场景所作的一首小令,是一首叙事词,简单易懂、明白晓畅,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理解。所以,薛老师并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整首词的内容理解上,而是更多地告诉学生在词中体察不到的东西。
一、唐庄宗首写《忆仙姿》;李易安两题《如梦令》
在对词牌名进行分析时,薛老师引入了唐庄宗所作的《忆仙姿》一词并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意象赏析。这一做法可谓有一石二鸟之功,首先《忆仙姿》在苏轼的建议下改名《如梦令》,这就将词牌名的由来给同学们解释清楚了,再者《忆仙姿》的情感基调凄凉悲伤,正好与所要学的《如梦令》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让同学们对于词中意象所营造的感情基调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薛老师也将题目中“令”字所反映的小令词体和写作格式做了详细解释,解题解得面面俱到。
紧接着,薛老师介绍了李清照的生平,让同学们对于诗词的写作背景有了把握,为诗词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时间的抓手。李清照其实写了两首《如梦令》,薛老师将它们全部呈现了出来——“常记溪亭日暮”与“昨夜雨疏风骤”。薛老师并没有对第二首词进行深度赏析,只是稍微一提,这一设计看似与文章关联不深,其实并不赘余。薛老师在呈现第二首诗的时候就一直用他幽默的语言吊同学们的胃口,其目的就在于带动同学们课下主动阅读和拓展阅读的意识,让同学们能够对易安词产生兴趣。
二、恰同学惯用朗诵腔;听薛师三解吟词法
朗诵腔是指在语文朗诵中饱含深情却往往不循句读,不分轻重,不合文章情调的一种读法,这种读法是课标中明确反对的。但是老师们在带领学生们朗读的时候却往往难得其法,同学们的朗读表现也是浅尝辄止。薛老师的课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引,在同学们尝试朗诵出现问题之后,薛老师从押韵、断句和长短三部分进行了提示。这一点可能大多数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能关注的到,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薛老师能够带领同学们共同总结出了押韵、断句和长短的朗诵规律。
押韵方面,全词压“u”音,押韵需要重读。断句方面,通过对所学过的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反复诵读,同学们总结出往往后三个字要重读。长短方面,薛老师将平仄规律引入课堂,同学们体会出了平长仄短的朗诵语调。就这样,在一步一步的改进中,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诵读,到最后薛老师呈现学生看不太懂但颇具文化气息的隶书与草书让同学们认读,学生们也能将整首词背诵出来,既达成了吟咏的目标也完成了背诵的任务。
三、说疑问师生共解词;想画面纸笔写留白
因为是一首叙事词,所以薛老师在解词的时候关注到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并对人物动作也是本词的词眼“争渡”进行了重点分析。最为精彩的是,薛老师对于情节的把握有自己独到且深刻的见解,他引领同学们梳理出了作者饮酒归途中一波三折的经历——快乐→着急→惊吓→惊喜。从这里老师就告诉同学们词的整体基调应该是欢快而甜蜜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们是读者也应该成为创作者。诗词体裁的极凝练性造就了词句之间大量的留白,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薛老师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带领着学生发挥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cb1f9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