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2022-09-29 04:1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虞美人,古诗词,赏析,经典


【篇一】经典《虞佳人》古诗词赏析 《虞佳人·月下花前何时了》 五代:李煜

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 不过朱颜改。问君能有若干愁, 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通:阑 )



赏析

《虞佳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诞辰(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佳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震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经过今昔交织对照,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量的哀怨。

“月下花前何时了,旧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光阴不停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监犯的磨难光阴,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月下花前何时了”表示词人身为囚徒,怕月下花前勾起旧事而伤怀。回顾往昔,身为国君,







过去许很多多的事究竟做得怎样呢, 怎么会弄到今日这步田地?据史册记录, 李煜当国君时,日日尽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 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

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囚徒的南唐后主, 此时现在的心中有的不不过悲苦气愤,多少也有怨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 春花又将绽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 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消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可以寐。一个“又”字, 表示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 这精神上的难过真让人难以忍耐。“又”点了然“月下花前”的时序变化,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 加重了上两句表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旧事的回想。





“栏杆玉砌应犹在,不过朱颜改。”只管“故国不堪回顾”, 可又不可以不“回顾”。这两句就是详细写“回顾”“故国”的——故都金陵华美的宫殿大体还



在,不过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领土更姓, 河山变色的感触!“朱颜”一词在这里诚然详细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丽, 但同时又是过去全部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全力将美景与悲情, 往昔与现在,光景与人事的对照融为一体,特别是经过自然的永久和人事的沧桑的激烈对照,

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怨恨波折有致地倾注出来, 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沉思的设问, 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腾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单显示了愁恨的悠久深远, 并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滚,充足表现出奔跑中的感情所拥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亮、凝练、优美、清爽的语言,运用比喻、对照、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归纳和酣畅淋漓地表达

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古人赞美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 “一字一珠”。






词虚设回答, 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顾旧事, 感触今昔写得自但是一气流注, 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地,使词显得阔大宏伟。



【篇二】经典《虞佳人》古诗词赏析



《虞佳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仍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旧事不堪回顾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活力盎然、勃勃向上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的深邃怨痛,

在对往昔的迷恋中也包含了作者不堪蒙受的痛悔之情。 周汝昌评之曰: “沉 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文者细玩之,能够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 之词所动。”

词的上片,写春光以引抒出对过去光阴的追想。 作者以景入情, 用细腻的察看、清丽的语言全力刻画出了一幅活力勃勃的春光图。 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觉作者虽面对春光, 心中却尽是旧思的忧愤之情。 “凭栏”句一出, 词意渐明,“无言”中忧如有万语千言。“仍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触。 假如说上片仍是清丽多于昏暗, 春光胜于春愁的话, 那么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想中升起的活力在现实的难过中消灭了。 承接上片引出的对豪华生活的回想更为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单情思,到了“满 鬓”一句没法自禁, 哀怨至极。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 也是全词中感情震惊力的一句。









全词描绘生动, 笔触仔细,情形融合,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难过,构造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 术手法上相当作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篇三】经典《虞佳人》古诗词赏析



《虞佳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朝: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彷徨。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赏析



对于此词的写作, 宋人傅榦的 《注坡词》所叙甚详。傅云: “《本领集》 云:

陈说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多日,宴僚佐于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 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 也即湖山满眼、 一望千里的壮观。 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地阔大,魄力非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彷徨”, 这两句反应了词人此时现在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责备王安石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但是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有意以讲究民间利病为急”。而

苏轼亦因相同的原由走开朝廷到杭州, 他自言“政虽无术, 心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 学后进。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的确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 此时马上天隔南北,心情岂能沉静?









过片描绘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荣情形, 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并把它与杭州光景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季节制此曲,制者

取材于河工之劳歌, 因此声韵悲切。 传至唐朝,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 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宋朝,此 曲仍流行民间。这类悲歌,此时更增加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路,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自己作详细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亮, 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忧如临时忘记了方才的宴饮和人间的纷扰, 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境地。这里,清亮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谊的贞洁深厚。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此词以美的意象, 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 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光景发生沟通而形成的, 是词人自我感情的象征。 那千里湖山, 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1b74522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