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演唱特点

2023-01-13 02:0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演唱特点》,欢迎阅读!
芦柴,江苏,民歌,特点,演唱


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演唱特点

(一)说唱结合的演唱风格

歌曲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要么是歌词入了人心,要么是旋律拨人心弦,么就是被演唱者带动了情绪,所以分析《拔根芦柴花》演唱风格及发声方式必不可少,十分重要,找准演唱的感情基调,唯有先打动自己,才能去打动别人。《拔根芦柴花》节奏明快,词句精简,整体的旋律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所以演唱时要热情饱满,心情放松,活泼大气。可以把《拔根芦柴花》分成三大部分:从歌词开始时算起,第

1小节至第12小节是第一大部分:1336小节是第二大部分:



37小节到结束是第三大部分:

《拔根芦柴花》的节奏明快,曲调悠扬需要稍微快速的演唱的速度,但是速度越快,对演唱者的气息要求就越高,句间呼吸有着急促,演唱者要气息够足,只有演唱时呼吸是顺畅的,才能调配自如,才能唱好歌曲。在演唱《拔根芦柴花》时,每一部分所要注意的点不尽相同,需要明确。比如,演唱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要注意的是气息的连贯性,保证字词间呼吸顺畅,演唱第二部分时,重点就不在气息的把控,而在于情感的抒发,因此演唱开始之前,整首曲子的歌词必须牢记,曲调必须找准,情感也必须拿捏到位。只有完全理解,才能把情感真实表达。另外,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三段,每段的歌词内容又不尽相同,歌词意境唯美,曲调悠扬,演唱者要把握好情感、语调和语气,要接地气,要选择亲切的语气,能够贴近观众的内心,将歌曲中描绘的美丽画卷演绎出来,让观众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和演唱者互动交流的人,能够对音乐内容深入解读,抒发的情感感同身受。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需要演唱者以最好的状态,最大的热情,最饱满的情绪去演唱,更加注意声音的把控和气息的调和以及腔体的共鸣,推动歌曲走向高潮和尾声,将整个作品完美演绎。

(二)浓厚的方言吐字

扬州民歌风格独特,独具魅力,地位显著属于优秀的民间艺术扬州民歌诞生于乡村和古老集市,所以贴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接地气,地域特色浓厚、语言



1




特色浓郁,再加上扬州民歌文化底蕴深厚,音乐旋律优美,在时代不断进步的浪潮中,扬州民歌也被广泛地认可和传唱,在地方民歌研究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江苏省的民歌主要分成了三个小的色彩区,而分类的依据主要是民歌所在地区的位置、人文环境、地方方言和历史民俗等,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细化的小色彩区有: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吴语方言区。江苏徐州是北方方言区,这边的歌曲类似于北方的曲调风格;苏北平原是江淮方言区,也是南北民歌交汇处;而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一带是吴语区。三大块地区的民歌,不同地区民歌风格不同,构成了江苏民歌共有的旋律特点和曲调特征,不过不同地区不同色彩区的人们,在自己的环境背景和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征。

语言的产生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趋于完美和丰富。语言本身不仅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如实地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风和习俗,任何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烙着或是民族的或是民俗的印记。语言和各个地区民歌密不可分,方言和民俗也息息相关,江苏扬州属于江淮方言区,因为它正好处在江南和江北的过渡区域,所以扬州的方言将南北文化结合,不仅有南方的温柔婉转还有北方的朴素直接,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特色。

(三)清纯明亮的音色

《拔根芦柴花》的歌曲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出江南乡村唯美的风景,以可以体会到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在田间劳动的喜悦。演唱者要想完美演绎歌曲,在演唱时要将歌词进行联想,想象诸如:鸳鸯戏水割麦栽秧、洗衣采桑、唱山歌等场景。以饱满的情绪,欢快的节奏,活泼的旋律,积极明朗,充满了农家少女对秀美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音色可以分为很多类,演唱不同的歌曲对音色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拔根芦柴花》这首民歌中,歌曲的整体风格活泼欢快,因此要求演唱者的音色要细腻、透亮、干净而清脆,能够表现出十七岁少女的甜美纯粹、轻松愉悦的心情。在演唱第一段第二部分时,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的声音和气息搭配,气息不能中断,在强拍上的蝴蝶、牵姐、鸳鸯要用亲切的弱声唱。第二段描绘了江南姑娘在采桑、洗衣、劳动时,又累又开心的场景,塑造出我们国家传统的女性不怕苦不嫌累的伟大形象,所以在唱这首歌曲时,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00a9efd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