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民族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途径》,欢迎阅读!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及途径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从国风到汉、魏乐府,从宋词、元曲到明、清以来的“小令”、“时调”,在这条多姿多彩的历史长河里,在这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曲艺,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乐器,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音乐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将优秀的民族音乐素材引进音乐课堂之中,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开拓音乐视野,增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挖掘民族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方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学,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一、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分析
谢嘉幸先生曾发表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文中揭示了一个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却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许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他尖锐地指出“对于这种文化上的缺失,我们的神经似乎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这确实透视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之间始终存在着脱节、割裂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些不足。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的根本宗旨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然而纵观时下音乐课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娱乐、互联网等为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提供了一个自由宽广的平台。流行文化,尤其是流行音乐充斥着学生的视听。其无孔不入的信息来源甚至连有些音乐教师都不得不感叹“跟不上时代了”,“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我们都听不懂了”。殊不知,流行音乐以其清新明快的节奏、夸大包装的明星效应占据了青少年的心灵,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取向,相对的,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因其“年迈的高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等客观因素,正在音乐课堂中面临着“生存危机”。
二、让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意见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中小学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和教育,从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剧等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爱、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的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一)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 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有舞蹈性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而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他们在唱腔,念白,曲牌,锣鼓等方面均各具特色。然而,很多中小学生不会去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一些学生从发式,衣着,饮食等方面以西方的某些歌星,影星为模式。长此以往,这就不仅是音乐文化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学生听、唱、背记一些民歌,逐步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掌握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民歌的特
点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以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二)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 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史博大精深,民间音乐各具异彩;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民间音乐源于劳动,劳动人民在华夏大地上创造了一切,也创造了自己的音乐文化。从《吴越春秋》中关于黄帝时期《弹歌》的记载到《诗经》中《国风》;从春秋时期的《楚辞》到汉代的“乐府”;从唐代的“曲子词”到宋代的《月子弯弯》;从元杂剧到明清的说唱艺术,直至近代的“学堂乐歌”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好好学习的。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体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民族思想,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接受本民族的民族旗帜和神韵,强化民族意识的重要教材。 近年来中国音乐走向是世界乐坛,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使外国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崇拜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为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为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的感情。建立热爱祖国音乐文化,了解、学习、继承祖国音乐文化而为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报国之情。 (三)加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重加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传统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犹如把学生引进了一座艺术宝库,使他们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如此丰富绚丽的文化遗产面前,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例如《丰收锣鼓》、《森林夏令营》描写了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激发学生倍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再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活泼、欢快,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内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辽阔、悠扬,节奏宽广)等介绍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之后,因势利导:“民歌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的民歌,不能愚昧地做追星族,要正确对待中国民歌。”通过一系列中国民歌的教学,同学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好听的民歌,他们为此感到骄傲。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中学生加强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四、实现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传承的几种途径
1、各中小学自行设计乡土教材,作为原有教材的有益补充。乡土教材应根据当地传统民间音乐资源,采用典型的当地传统民间音乐,包括民歌、器乐、戏曲、曲艺等形式。对音乐反映的思想内容也要仔细斟酌。选择内容积极、健康的、与孩子们生活距离不远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既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又使孩子们感到亲切,从而减少孩子们原有的对传统民间音乐不健康情绪。
2、音乐教师与民间艺人互相学习。由于现在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传统民间音乐的掌握不够理想,所以有必要聘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但是之前音乐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常规的指导。因为多数民间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堂教学方法不了解。这极易使学生对他们产生不健康情绪,从而对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f32ac1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