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意识与国家安全

2022-07-15 11:3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灾难意识与国家安全》,欢迎阅读!
国家安全,灾难,意识
灾难意识与国家安全



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灾难就如影随形与人类相伴。灾难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安全,具有多方面的威胁。时代越发展,科技越进步,社会越繁荣,其威胁就越不可低估。增强灾难意识,提升应对灾难威胁的国家战略能力,这是空前规模的汶川抗震救灾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 应对灾难是全球性重大战略问题

灾难是由自然环境变化等对人们生命和物质财产造成的巨大破坏、损失或毁灭性灾害。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洪水、干旱、地震、海啸、飓风、山崩等就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环境恶化、日益拥挤的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此起彼伏,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极大损失,对国家的发展、民众的安全和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已经成为战争之外国家安全新的威胁。

其一、灾难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灾难不仅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损失,而且可能引发国家内部的危机,进而影响国家政权安危。从国际上看,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飓风引发的洪水灾害是导致巴基斯坦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1970年孟加拉国飓风导致近百万人死亡,当时孟加拉与巴基斯坦是一个国家,由于国家救灾不力,引起孟加拉民众不满,再加上外来势力的干预,最后导致孟加拉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几千年来,中国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各种常发的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饥荒,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引起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如发生在明朝1637-1642年的严重旱灾,持续时间长6年,成灾范围涉及北方15个省,统治者横征暴敛,民无生路,激发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率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明王朝的灭亡。

其二、灾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繁荣。但是灾害并没有远离我们,相反,由于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灾害的规模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次数越来越频繁,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灾难对人类的影响最终都将以经济补偿的形式而结束。灾害不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更为巨大,主要包括灾难造成的停工停产以及基础设施、物资流通、游商贸和社会管理方面的损失,进而影响国家的实力。 其三、灾难对军事安全的影响。人类军事活动的空间从陆地扩展到了海洋、空中和太空。军事人员驾驶着舰艇、飞机和航天飞机,驾驶着汽车、坦克实施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在征服各种军事活动空间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失误导致了大量灾难事故的发生。19861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钟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造成爆炸的直接原因是右侧助推器上一个密封圈失效,而异常寒冷的气候也是造成爆炸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四、灾难对人类社会安全的威胁。灾害的对象并非仅一国一邦,而是整个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恶化。狂风暴雨、雪崩地陷、雷击电闪、山呼海啸等自然界的灾变,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当今世界由于灾害的破坏巨大,影响日益广泛,造成无数城市、乡村因为灾害而在地球上消失,更有许多人类所不了解的世界性传染病导致严重的灾难。1347年至1351年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导致7500万人死亡,相当于当时欧洲人口的1/31918年至1919年世界性的流行性感冒,导致2200多万人的死亡。随着现交通运输工具的日益先进,人类及其产品的全球流动,意味着疾病等灾难也全球化了。以说,灾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绝不亚于战争。

灾难,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灾难——阻挠国家发展、人类安居乐业和社会繁荣昌盛的大敌。这是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增强灾难意识是履行我军使命、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古语云: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有没有灾难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成熟、是否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现代生存发展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军委胡锦涛主席着眼时代发展,立足战略全局,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使我军担负的使命任务有了新的拓展: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既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又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既要维护领土、领海、领空安全,又要维护海洋、太空、电磁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既要维护国内安全,又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军事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抢险救灾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先后参加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2008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国际救援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只有进一步增强灾难意识,对灾难的危害及其发生的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预防灾害、救助灾害的能力,当灾难降临时,才能有所作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好地防灾救灾。

应当看到,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体,不只限于军事安全,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随着国际局势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诸如金融动荡、生态环保、自然灾害等地区性或全球性问题开始显现,影响国家综合安全的非军事因素也在增长。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是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包括地震、台风、洪水、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恐怖主义袭击,重大停电、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等人为灾难事故的抢险救灾,已成为我军经常性的多样化军事任务之一,对我军的军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灾难意识,对于提高我军官兵救灾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强灾难意识,对于军队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灾难意识是危机预警的基点,有形的危机预警机制,最终依赖无形的防范意识。提高抢险救灾指挥能力,需要高度自觉的思想认知,不能仅对灾难进行一般性、随机性的关注,而要把应对灾难、有效处理放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和全局去通盘思考、把握与谋划。灾难意识强弱直接影响指挥员的决策能力。灾难意识较强的指挥员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灾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灾区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等作出合理的指挥决策,缺乏灾难意识的指挥员会对面临的灾难视而不见,或者判断不出灾难的走势,从而失去救助的主动权。 把灾难意识转化为国家战略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众多的灾害发生。应对各种重大灾难威胁,已经成为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实践活动。为了预防和消除灾难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保证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军作为防灾救灾的核心战略力量,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灾难意识,提升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军事能力。 增强灾难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让灾难的警钟长鸣。广泛进行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使官兵获得科学的灾害理论知识,使我军官兵建立起科学基础上的灾难意识,有利于在救灾行动中进行科学施救,这对于提高官兵的防灾、抗灾和减灾能力十分重要。在救灾中,应当根据灾区人民的心理特点及文化素质,把灾害情况及其危害,以及防灾、抗灾、救灾的方法政策广泛地进行宣传,使人们了解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以及预防和治理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防灾、救灾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应当利用各种重大灾害的典型事例唤醒民众,以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 增强灾难意识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借鉴国外经验形成防灾救灾的行为规范日本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较多,其有条不紊的救灾工作得益于民众强烈的灾难意识和扎实的应急建设。91日是日本的防灾日,每年这一天,日本社会各界都要举行防灾知识讲座、防灾


演习、防灾新产品推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行各业为防灾救灾献计献策。日本庞大的应急管理体系,被人比喻成一架永不休息的机器协调这架机器运转的,是观念、体制和机制。我们应当借鉴他国的做法,推动防灾救灾的法制化、制度化。

增强灾难意识的目的是凝聚力量,形成国家战略能力。这次汶川地震救灾,我军出动了13万官兵参与救助,其快速反应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和联合救灾能力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得到充分显示,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特殊作用。我军拥有较强的军事能力,但距离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迫切需要提升我军的指挥、制、火力、机动、防护、保障、情报和信息对抗等方面的核心作战能力。同时还要创新我军应对灾难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军事理论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进行军事技术、军事体制编制、军队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培养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军事人才,提升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方面的能力,以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等软实力密切配合,共同形成国家战略能力。

[作者:姜春良 刘开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fcd41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d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