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民:一生只一事,执着“火箭心”

2024-01-11 22:10:3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任新民:一生只一事,执着“火箭心”》,欢迎阅读!
任新民,一事,火箭,执着,一生
任新民:一生只一事,执着“火箭心”

作者:倪丽彬

来源:《作文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14



倪丽彬

2017212日下午3时,最后一位“中国航天四老”任新民(其他三老是: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架)去世,享年1 02岁。对于中国航天领域的年轻人来说,任新民是“不知高到哪里去”的人物。他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最早的液体导弹的研制工作,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此后,他先后担任我国多个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每一步发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老人在很多场合提起这句话,好像说起的不过是装配零件、维修道路一样的活儿,而他修的是“通天路”。

造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试车台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布法罗大学聘任的第一位中国讲师决定回国,他就是任新民。和那个时代的很多科学家一样,这位“洋博士”一回来就成了“拓荒者”--1956年钱学森邀请任新民一起创建中国的航天事业,任新民欣然答应。

1958年,任新民开始参与我国第一枚液体火箭的研制。由于条件艰苦又缺乏经验,中国的液体火箭只能从仿制前苏联现成的型号开始。当时和任新民一起工作的火箭发动机专家王桁说,苏联专家给的资料很齐全,但任新民一下子发现了其中的问题。王桁说:“我们的发动机出来了以后要试车,苏联恰恰没有给我们试车台的资料,他一看很着急,苏联专家说你们可以到我那儿去试,任老总说这不行,那我就永远受你管了。”

任新民铁了心要造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试车台,但国内没技术没经验。任新民想了很多办法,甚至找来做过飞机发动机试车台的技术人员参加攻关。最终,这条路走成了。

这座标志中国火箭事业开端的试车台,如今仍屹立在北京郊区的试验场里,我国第一枚远程战略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动机,都是在这里经测试走向发射场的。在这里,任新民和那一代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建立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人由此开始了迈向太空的征程。

沙漠里亲自找残片的“总总师”

任新民有个尊称“总总师”,这是因为卫星通信工程五大系统都有总设计师,任新民又是设计师的统帅。但是,这位“总总师”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喜欢深入现场亲自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审查和落实。

1983年,“长征三号”第一次全系统试车,仪器舱突然着火。任新民没等警报解除,顶着浓烟和消防设施喷射的水柱,直接爬上了试车台,希望通过着火点查明原因。火箭发射失败,任新民拄着拐棍,走进荒漠寻找残骸。那是1月份,人们披着羊皮大衣,中午的时候,太阳晒,满身是汗。到了晚上,气温下降,冷到骨头里。人们就把沙子烧热,沙子烧起来以后,盖到身上取暖。他身材瘦弱,却极能抗压。面对领导的疑问,这个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不惜拿性命作保:“如果不成功我负全贲,包括坐牢、砍头,别看我70岁了,坐几年牢还没问题。”


气象卫星的研制遇到瓶颈,他拒绝采用国外技术,而是在国务院、原国防科工委、中国气象局等部门之间来回奔走,最终诞生的气象卫星如今供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每年数据被引用次数数以亿计。

“绝不让卫星带着问题上天”

在见诸媒体的照片中,任新民穿着笔挺正装,在天安门城楼上被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在谈判桌和苏联代表签署协议。可生活中,同事都说他“很接地气,甚至还有些土气,是个好老头”。由于他衣着太朴素,还曾被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门岗误认为是村民将其拒之门外。跟人说话、讨论问题,他没有一点架子,但主持航天工作会议时,他能统一原本争论激烈的各派专家意见。

“风云一号A星”卫星发射前3天,任新民都陪着技术人员找问题,“绝不让卫星带着问题上天”。要作重大决定时,他常常跨过两三级,找到最基层的设计员,问他们的看法。“我从一开始就蹲点,出了问题,马上就能商量改了。”

任老说过这样一句话:“光环是属于大家的,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总总师’没有做好工作。”一次在发射场做试验,火箭发动机的一个元件突然损坏,造成发动机不得不返厂维修。发射场和生产厂都在为谁该为此负责而争论时,任新民站了出来,他说,这件事情跟基地同志无关,我作为一院试验队现场负责人,愿意承担责任。

最高兴的就是干了自己愿意干的事儿

晚年,任新民力主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921日,中国的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时年已77岁的任新民仍然坚持参加研制中各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各类评审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他都要到场观看。20031015日,88岁的任新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着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只说了七个字,“好啊,好啊,非常好!”20161 13日,长征五号发射,任新民连饭都没吃,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第二天,任新民在航天中心医院的病榻旁提笔写道:“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201714日,他再次提笔,写下“长五火箭永保成功”。

任新民的女儿任之翔说:“父亲这一辈子,最高兴的就是干了自己愿意干的事儿。”

2017216日,超过2000人赶到任新民遗体告别仪式现场,队伍最前面是老人,有人拄着拐棍,弓着背,满头白发。队伍的最后全是年轻人,像任新民刚刚回国时一样年轻。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凤凰资讯等)

●备考提示:任新民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和他的许多战友,身经磨难不忘来路,心怀天下不问荣辱。他们坚忍不屈的开拓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的执著追求,推动了中国导弹和航天技术的艰难起步和创新发展,也激励着一代代的航天人。这是一则经典型人物素材,具体到运用中,我们不仅要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应根据提示与限制,对原始素材进行裁剪、转化,紧紧围绕文章中心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论证效果。而跳出单纯的素材运用之外,我们也会发现,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任新民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其实是陌生的。我们享受着他们的荫庇,却不曾听说过他们的名字。这些人,没有当红偶像粉丝众多,不比网红大咖吸引眼球,可他们却是当之无愧的中华英雄、万世楷模。遗憾的是,我们只能以这种方式认识、了解、走近他们。细细回溯他们的一生,心中陡然生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恩。而这份感恩,正是将人物素材掰碎揉烂的具体用法之外的别一种审视角度。


素材运用:国之柱石;愿得此身长报国;身先士卒;万世楷模:赤子情怀:专注;热爱:信念:感恩;别一种审视角度……

编辑/关晓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ea8880b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d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