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欢迎阅读!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
今年暑假,学校布置都是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该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是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的。
如书名所示,这本书倡导的是关于课程、评估和教学的优秀设计,专注于如何发展和深化对重要观点的理解。这本书的精髓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我们如何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是一部教学论著,对中小学一线老师而言,应该算是深奥的,至少我这么认为。认真看了“序、译者序、前言”及前面三章,大致了解了本书的写作目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便难以阅读下去了。感觉书里的术语较多,围绕一些问题似乎在绕着弯子。也许,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考虑到阅读群体的水平和现状,作者已有意识地增加了实践、方案、例子、图表,但,就如以前阅读其他教育教学理伦专著一样,我还是把此书定位为给师范大学学生上课的教材性质这一类。
教学设计,对一线老师而言并不陌生,但本书所强调的设计是“逆向设计”。记得以前,我对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粗略地概括为:目标明、思路清、过程精、效果好。教学设计要关注“目标、过程、结果”,这是常规的思维。逆向设计,则要求老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
书中的“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通常要传授的内容比我们在有限时间里能够讲述的内容要多得多,所以我们必须作出选择设计流程的第一阶段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在设计特定的单元和课程前,要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在这个阶段必须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的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结合平时教学设计的实践,我们的确忽略了“评估证据”这一环节,而“评估证据”一说,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确非常重要。
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是从“内容、教材”的角度、“教学目标(结果)”的角度或从老师自身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这种设计思维往往是单向的,当设计提前或围绕“评估证据”来设计,则使得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目标性更强。不管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学”,当强化了教学目标显性结果落实后,必将使教学效益有较大的提升。
逆向设计,是设计的思维方式。“追求理解”,是本书力求阐述的设计目的。“理解”是教学中的常见词,但若细细推敲,便会发现其内涵复杂。本书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阐述,并从六个侧面加以表述,即,能解释、能阐明、能应用、能洞察、能神入、能自知。(这是从动词的角度来说的)
在具体设计方面,本书还运用到“大概念”这一术语。围绕“概念、大概念”,书中讲了很多,我浅浅的觉得,此处的大概念,同我们平时组织教学时的主问题、主话题是差不多的意思。大概念,有时是教学目的,但更多的时候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切入口、桥梁。
1、需要树立的教学观点
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
2、如何能达到逆向设计?(与“翻转课堂”有相似之处)很多教学缺乏目的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以思考以下的问题: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习目标的达成?达到这些目标的证据是什么样的?教与学所指向的、构成评估的表现行为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教学中,悄悄走向一名学生,问他以下问题:你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它会帮助你做什么?你和你先前做的事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关于“教学设计”的教学专著。这里面的一些理论、实践,也并不怎么新奇、新鲜或具开创性。许多理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直运用着。我们平日的教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所谓“灌输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也不全代表着低效、无用;所谓“启发式教学”,也不是放之教海都行的“灵丹妙药”。在读本书时,依然有“弱化(贬低)一派,强化一派”的感觉。但,不管怎么说,“评估证据”一说,的确需要引起老师的重视。
不过,话又说回头,“重视证据”过头,会使教学变得急功近利。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尚可,反之,则会使“教学竞争”越发激烈。同时,我们要明白,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效果,不是都能用显性证据来证明的。教育教学,是农业,是慢活;是科学,又是艺术。当设计了教学目标,勾画了教育的蓝图后,如何走近?有时,还真不是“1+1=2”那么简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a8c713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