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形式:浅谈文学作品的“空白”教学

2022-04-20 14:01: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意味的形式:浅谈文学作品的“空白”教学》,欢迎阅读!
文学作品,空白,意味,形式,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意味的形式:浅谈文学作品的空白教学

作者:孙小燕

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年第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语文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情感和审美教育为主的文学作品教学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如何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提高文学作品的教学效能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依据接受美学的有关理论,笔者提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注意创构有意味的形式

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伊瑟尔创立接受美学流派,其理论核心是文学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文学作品未经阅读之前,内隐着诸多空白未定点,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在具体化的接受活动中,填补空白,定义定点,使作品的真正内涵得以尽览。

古代中国画重视残缺之美,宋代马远以其鬼斧神工之笔而被称为马一角残山剩水其山水画的代名词,其画面大部分是由空白或远山平野所充斥,只留一角作为美画。画家竭精殚虑构造的画中空白,使观赏者驰骋神游其中,产生无穷的想象。

如果把文学作品的教学比作作家创作一部作品、画家绘制一幅山水画,那么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是教师借助于文学作品的空白,精心设计的由学生创造性解读意义场,它犹如嫩绿枝头红一点踏花归去马蹄香中的一点红一缕香。学生由一点红一缕香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卡西尔说:艺术是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是人类心智解放的过程,而人类心智的解放则又是一切教育的真正的终极目标。文学作品教学中,设计有意味的形式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为学生解放心智创造了条件。有意味的形式的创构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作用。

一、有意味的形式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阔海空天

教学中,教师创构的有意味的形式,因其并不呈现更为确定具体的形式,从而使学生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广泛,学生的创造力由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这一创造力又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无限遐想和思想再造上。在有意味的形的制约和牵引下,学生根据自身修得之善能,通透了解有意味的形式中传递的各种信息,通过联想和想象,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空白和未定点进行填补和界定,从而从整体性详尽地领悟和理解作品的丰富内容和情感传输,同时,学生想象的空灵羽翼得以舒展和腾飞。学生处于一种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的创造过程之中,此时学生打破了逻辑法制的专横统治,争取了思想上更为自由的呼吸,学生的心智由朝着思想和概念发展,一变而为向创造想象发展,学生的眼睛成了建设性的眼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d6227f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