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素材》,欢迎阅读!
身残志坚的名人励志故事素材
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霍金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8226;凯勒
海伦&8226;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8226;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8226;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8226;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8226;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8226;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8226;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8226;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着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桑兰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813835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