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读书笔记

2022-05-04 22:3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科学史,宗教,哲学,及其,关系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宗教的关系》读书笔记

自然如果不能被目证就不能被征服科学直觉——假说——逻辑推理——实证或实验——上升到理论

引言(那首小诗)富有神秘主义色彩,也许丹皮尔也是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就研究对象而言,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和非自然现象,超自然现象不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有一些事物或者智慧是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

本书的编写结构颇有特点。它按纵横两条线双向展开,不像一般叙述史,按编年史顺序单向递进,而是以科学史上几个重大历史时期为标志,分为古代世界、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牛顿时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当代、展望等诸多小节。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中,再横向展开,论及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各个学科,并且把每一个时代科学与哲学宗教的关系都在章节末尾进行了综述。

丹皮尔持狭义的科学观,他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是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关系的理性研究自然科学来源于生产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的需要。比如他指出:几何学的起源“说明抽象科学起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整部科学史既反映了人类同自然的交流与认知,也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为摆脱过时的旧传统束缚的斗争,以及各种不同学派之间的纠结与交织。

作者在论及各文化领域与科学的孕育、诞生、发展的关系时认为:“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学术发展最惊人的时期:即希腊的极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与我们这个世纪。这三个时期都是地理经济上发展的时期,因而也是财富积累增多和过闲暇生活的机会增多的时期。

考察这三个时期与科学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

一、古希腊时代是科学孕育期。这时数学的逻辑体系业已确立,同时,还奠定了一整套通常的科学思维方式、推理模型和基本的数学方法结构。

二、文艺复兴以后,近代实验科学正式诞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文艺复兴中,古希腊学术的唯理论因素添加进了经验论的因素,同时,教会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第一次遭到怀疑。在仍然强调演绎推理的同时也强调了观察与实验的极端必要性,这就是说,理性与经验已经被当时的科学家一视同仁了。

三、本世纪,科学发展日臻成熟。它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可以用“人类已知的任何事物”来形容。即,希腊人可以说是古代世界里最具有科学意识的民族。希腊宗教本身富有流动性,这就使其学术观点具有一种独特的自由、开朗的精神。早期的希腊哲学以爱奥尼亚自然哲学家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其科学思想最高峰是原子哲学不过此后,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抽象形式和数字被赋予了高于实在的意义。到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手中,哲学探讨更是从自然哲学发展到一种带有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倾向和怀疑论、先验论色彩的形而上学。柏拉图高度评价了作为一种演绎科学数学而把实验斥为渎神的、下流机械技术。

罗马人在科学领域是可悲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只为了技术应用的需要才关心科学 中世纪,修道院的兴起迎来了学术的新生。在以托马斯•阿奎那为巅峰的经院哲学那里,可知论的信念被牢牢地树立起来,虽然实验科学仍然遭到普遍的反对,始自苏格拉底那里的神秘主义被打破了。

文艺复兴的伟大时期,首先在上流阶层城市生活兴盛的意大利拉开帷幕。伽利略成为放弃先验论的第一人。弗兰西斯•培根虽然赞同科学哲学的目的是为神学服务的,但是却史无前例地指出认识自然的唯一道路是经验的实验方法,进而为近代以来实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另一方面,在德国,文艺复兴推动对圣经的研究,进而促成了宗教改革的成功,新的教义准许个人根据圣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由裁判,从而反过来又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


文档来源为: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门。这一时期两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可以说是牛顿和达尔文。至此,现代科学已完成了奠基。

通过归纳三个时期的发展共同特征,我们可以看到除经济地理财富、闲暇这些共同条件以外,我们还可看出一个共同的精神特征,即在西方文化的希腊因素、犹太因素和基督教因素这三者之中,以上三个繁荣时期是希腊式的文化和心理传统占据相对重要地位的时期。在这种精神气氛中,强调在科学问题上兼收并蓄、学术自由的学术风气,从而为科学造了繁荣学术的基本条件。

在欧洲,即使是在基督教文化的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心理态度也并非完全不利于科学腊精神的精髓—唯理主义,通过新柏拉图主义者输入到基督教,进而影响了经院哲学以及理性思想的发展。经院哲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先进思想的代表。而本人认为宗教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资源,是文化的最高层次。

科学进步的标准历程已被清晰地勾勒出来——直觉先发挥作用,归纳形成假说;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或逻辑推理,演绎出推论;围绕推论设计实验,检验推论的合理性;如与实验结果不符则重新修正假说直到结果相符,此时假说便升格到理论可见,一个理论并不是符合事实的唯一可能,而往往是概然性、或然性的一种解说。

在作者(以及读者本人的理解)看来,序言中他写道科学源于宗教与巫术,来源于人对自然的敬畏,有了敬畏才渐渐有了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可以再扩展概括成巫术、宗教科学在本质上是同源的。巫术企图通过仪式直接控制自然;宗教寄希望于崇拜与祈祷的方式;科学则建构于理性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并且认识自然与发展科学的人是处在当时当地历史的洪流中的,所以他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不管愿意不愿意,总是当代思想大军的一分子,他只可能比这支大军的行列走得稍微远一点”就像科学永远与宗教分开讨论一样,个人也永远无法跳出历史与时代的局限。

丹皮尔认为科学是有局限的。(1) 他认为科学所描绘的只是实在世界的经验的一面。他反复强调,科学的概念只不过是所见世界的图画或模型而已,即使我们对于自然界所拟的模型非常成功,但那也不至于使我们相信模型与实在是同一个东西,模型毕竟只是模型。(2) 丹皮尔看来,世界有无限可能,但是就科学而言,它可能永远只能是决定论的。因为科学其本性是研究世界的规律的,只有在能找到规律的地方,科学才能起作用。因此,科学的决定论使它永远无法揭示世界存在的所有秘密。(3) 科学只是对世界的理性研究,这种研究于其他经验领域是无能为力的。

丹皮尔把科学认识看成是心灵就所见世界所绘的图画,在他看来,图画是以碎片的形式渐次拼凑而成,起初没有规则的图像,到了认识的某一阶段,则突然形成一幅有规则有意义的图画,宛如游戏所用的七巧板一样——认识的统一性的形成有似七巧板的拼合。七巧板游戏的目的是把各个碎片拼合成一个具有一致性的、可理解的图案。丹皮尔在批评理性形而上学的时候,并没有否认认识的统一性的存在可能,他只是否认人们想在一朝一夕之间统一所科学认识的企图,他认为,认识的统一性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只有科学识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才有可能把各种零碎的知识统一在几个有限的概念之下。“不管人们怎样想把自然界收服在理性的管辖之下。许多孤立的事实的相互联系是慢慢显露出来的,围绕着每个事实的狭小的知识范围,零散的发生接触,也许就会融合成一个较大的范围。

丹皮尔认为,牛顿的物理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是人类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实现的几次科学大综合,这种综合,随着科学研究的的进一步发展,也许还会出现。但是,由于人类的认识对象的无限的宽广,因此,与认识发展的某一阶段所获得的认识的局部统一,与漫长的人类认识史相比,更多的情况就像是一小片规则的图案消融于更大的没有规则的图案之中。所以,人类科学认识所实现的每一次综合都只是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的局部解答,而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却永远没有完全得到答案的时候。在此时重读序言中的那首小诗,便有了更深且难以形容的对自然深深敬畏的体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6e6dbffa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