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谈容娘》常非月唐诗鉴赏

2022-04-22 19:1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谈容娘》常非月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唐诗,鉴赏,容娘》,常非月
《咏谈容娘》常非月唐诗鉴赏





【原文】 咏谈容娘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 歌索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 【赏析】

《踏摇娘》是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的一种歌舞性戏剧表演,盛行于唐代,俗又讹称为“谈容娘”。崔令钦《教坊记》载之甚详:“北齐有人姓苏,鼻包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含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表演这故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摇,以称其冤,故言。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当铺),全失其旨。或呼为谈容娘

1




又非。常非月生平不详,只知道他作过西河尉,《全唐诗存诗一首。但就是他仅有的这篇作品,却以别具一格的取材和细致入微的刻划,成为惹人注目的一首唐诗

《踏摇娘》这种歌舞剧有两个角色,而主角则是一位能歌善舞,却遇人不淑的女性。她的丈夫是个容貌丑陋、脾气火暴的酒鬼,自己官运不通,老拿老婆出气。可知剧中女角好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

诗一开始就描绘了剧中人美丽堪怜的形象。锦筵是舞台陈设,一举手、一翻身两个动作,则暗示了这位女角色艺双绝,惹人怜爱。

“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圆”。这两句展示了看场热闹拥挤的情形。这是一场露天表演, 行处”“看场”,即“剧团”扯开的场子。在最外围,拴着一圈儿马,想必是“剧团”的牲口,或者也有观众托管的马匹。而内圈则由观众密密匝匝地围成,“压”一作“簇”,形容人数众多,实在热闹。通过这样的阵容和场面,可以想见那表演一定十分精彩。

“歌索齐声和,情教细语传。”这两句诗笔一转,承一、二句继续写。如果说第一、二句写的是演员的做功,这两句则侧重于说唱功夫。歌舞剧唱做兼重,有声还须有色。而《踏摇娘》唱法特点是主角每唱完一段,后台便要齐声帮腔赞和,每当踏摇和来(和来二字当系泛声无实义),踏摇娘苦和来”的合唱一起,观众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满堂喝彩。这就是“歌索齐声和。”但细微的表情,还得靠女主角用道白传出,此时全场哑静,洗耳静听。这就是

2




“情教细语传”了。这细语所传之情不是别的,就是红颜薄命,惨遭摧残的苦情。在中国文化史上,苦戏较之悲剧或喜剧,更能博得中国市井小民的同情之泪。所以诗人最后借梁陈诗人之句慨叹道:“不知心大小,容得几多怜?”“大小”是个疑问词,即“有多大”的意思(同类词有“早晚”;; “多久”“多少”“近远”等)。二句概括了《踏摇娘》(即谈容娘)这一苦剧产生的独特的审美效果。



【作者介绍】

常非月,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均不详,曾作西河尉。一说是唐肃宗宫人。《全唐诗》存其诗一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c43255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