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
作者: 张芹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2年第18期
文/张 芹
我们教小说通常是按这样的路子进行:作家介绍、背景介绍、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理科夫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他因循守旧,害怕新生事物,把自己的思想极力掩藏起来。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人物,但又是那么的可悲。然而,掩卷沉思:我们又何尝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呢?虽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看起来好像是告别了“填鸭式”教学,认为学生终于学会了主动学习,他们的创新能力被激发和培养起来了。那么,小说究竟应该怎么教呢?如果我们把教参上的那些本来可以藏藏掩掩后再一一道来的“家珍”弃之不顾或干脆一股脑儿倒给学生,那语文教师还有什么正经事儿可做呢?
文学是人学。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遭际,写人的心理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在小说教学中可能存在着误区,那就是小说里所写的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方做着特定的事情,有着特定的性格和命运的特定的人。加上了这么多“特定”以后,这个人跟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时代背景”和“人物个性”的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他们虽然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可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通过小说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从而能够追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一切症结的所在,弄明白人类应该或只配得到什么样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感情应该也指向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我先在黑板上板书:自杀?他杀?副标题为: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这立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用一段导语激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死者调查报告的调查步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合作,如: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死者本人档案资料、特征、人际关系、死前状况、死亡日期、有关人士采访,这一步把前面的氛围推向高潮,是对课文理解的理性总结,是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的前奏。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前提工作的分工,再加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讨论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学生对该课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比教师单纯地宣读教参上的提示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就是生活,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此,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好的教学手段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常常自省以弥补不足。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高二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f10ad0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