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7.黄果树瀑布》,欢迎阅读!
17.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
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以及徐霞客、叶圣陶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黄果树瀑布的图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3.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顺;
(2)读文思考: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反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多形式,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假如你是老师,就课文内容,你想给同学提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指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介绍徐霞客,理解“沉醉”。
提问:是什么让徐霞客和作者“完全沉醉”了? (三)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默读课文,勾画:黄果树瀑布是什么让人沉醉?
2.交流体会,指导读文2──4自然段,理解重点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读文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 第2─3自然段
(1)生读文,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
(2)多媒体出示语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
·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填空,练习延伸。 多媒体出示句子: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像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沉醉”,指导背诵。 第4自然段
(1)生读文谈体会。
(2)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奇”在哪里?
(3)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开浮游”。
(4)指导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体会黄果树的壮美景象让人“沉醉”。
(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可增加5──7自然段内容的交流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缝隙、悬挂、沉醉、掩映、气势非凡、
2.总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像让人沉醉。 3.导入新课: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课文,品读重点词句。
1.自由读文5──7自然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生交流,师指导。 (1)“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作者观察瀑布的位置发生变化。 学习写作方法:这种按游览顺序而写的方法叫“移步换景”。 (2)不仅有作者的所见、所闻,还有作者的所感,借物抒情。
黄果树瀑布壮美的气势、轰鸣的声浪挟着大自然那无限生机,给人以性情的陶冶,更令人“沉醉”。
3.品读重点句子,有感情朗读。
(1)生默读课文,勾画:体现大自然无限生机的句子。 (2)读句子,谈体会,学习表达方法。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①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瀑布落入谷底跳起的水珠直打到我们的脸上……,还会舒服吗? ②填词练习。(课后练习3)
③指导在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①读《望庐山瀑布》,作比较,体会形态壮美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①播放瀑布的声音,说说你听见了什么?心情怎样? ②有感情朗读句子,指导“灌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e1967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