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2022-04-16 19:4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欢迎阅读!
指标体系,绩效,构建,评价,财务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作者:梁丽青

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概述

(一)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概念

对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不同学术组织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认为绩效指标是指通过对一些与学校开支相关的可比较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得到与办学评价有关及提高学校价值的一些有用的信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多个评价指标组成,从高校财务管理的层面来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是指为了使评价主体,尤其是政府评价需求得到满足,选取一系列财务指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方法,在高等学校有所投入后,对投入产生的效果、效益、效率能够进行反映的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基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尽量避免重复与遗漏,且要具有代表性与完整性;二是相关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都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三是可比性原则,在原则评价指标时应符合对同一高校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事项,或者是不同的高校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事项相互之间可比;四是可行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切实可行;五是整体性原则,要考虑到各指标的侧重与批次关联,同时又不可选择太多,避免失去财务评价的重点;六是动态完善原则,评价指标应长期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财务管理中,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基于财务的本质,可从偿债能力、发展潜力、运行绩效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结合高校实情,本文选择以下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

一是偿债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实支付比率、潜在支付比率、收入负债比;二是运行绩效,包括公用支出比率、经费自给率、生均收支比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收入支出比、净存款总支出比、人员支出比率;三是发展潜力,包括固定资产增长率、自有资金动用比率、净资产增长率。

选择以上指标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从收入、支出与职员配置三个方面来检验高校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增量资产购置与战略目标是否相符。评价指标体系内的这些指标基本涵盖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能够客观地衡量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高校财务风险情况,资产负债率过高则风险增大,过低则不利于后续发展;流动比率反映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现实支付比率与收入负债率反映了高校偿债能力的高低;公用支出比率反映了高校安排资金的能力;经费自给率反映了高校除财政拨款之外的收入能力;生均收支比率反映了高校管理能力的强弱;收入支出比率反映了高校本年度收支的平衡状况;人员支出比率越低,说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自有资金动用比率越大,说明资金越充裕。此外,净资产增长率是衡量高校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增长率越大,表明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财务发展潜力越大。

三、绩效评价指标确定




(一)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处理是指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量纲的影响,即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高校财务评价管理中,每个评价指标代表的物理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时往往会涉及指标的评价值与实际值,因此为消除物理意义上的不同,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极值法。

计算方式为

第二,标准化法。

计算方式为

第三,功效系数法。将原始数据转变为可以度量的评价数据,然后再用被评价对象的转化后度量的数据进行综合计分的方法。如果财务效益指标是效益型,则取值越大越好;如果财务绩效指标是成本型,则取值越小越好。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对各个指标赋予不一样的权重,对其重要程度进行度量。在财务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中,常用的方法一般有:

第一,主观赋权法,也称为专家赋权法,根据行业内具有专业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对各指标设定权重,然后再综合一定的方法进行赋权,比如德尔菲法、最小平方分、层次分析法、环比评分法等。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主观赋权法在实践应用中并不完善。一方面,由于每个人对各因素的认知不同,导致其在赋权时的侧重不同,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赋权的科学性,进而造成决策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主观赋权法需要足够数量的专家或行业权威者,但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足够数量的专家并不容易实现,而且由于人们对专家认定的不同,也导致最终的赋权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客观赋权法,根据原始数据间的关系,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权重,它的结果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常用方法有多目标规划法、主成分分析法、离差及均方差法等,其中运用较为成熟的是主成分分析法。在实践工作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它通常是找出几个不相关且尽可能反映原来变量信息量的因子,这使得在研究中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导致现象简单化。主成分分析法是基于数学分析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通常是将各因子指标做线性组合分析,然后借助SPSSSARS等统计软件行专业统计分析,最终得出各因子权重的赋值。

四、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对当前高校财务绩效管理进行分析发现,多数学校负债过高,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和自筹能力差,过度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资金配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是从高校层面完善财务规章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二是实现财务信息透明,向社会公开高校主要财务信息情况,强化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三是树立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财务治理,


落实经济责任制度,做到事有专人,人有专责;四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和多渠道筹资能力,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积极筹建与社会的合作项目,提升学校的筹资能力,善于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践中,进而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者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毛龙生.“三E”框架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2 宋晋娜.基于绩效预算导向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计,201511.

3 王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10.

4 陈义明.新时期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会计师,201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b7bc6c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