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白居易的女性观_白居易的诗

2022-07-30 15:18: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白居易的女性观_白居易的诗》,欢迎阅读!
白居易,女性
浅议白居易的女性观_白居易的诗

浅议白居易的女性观_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其基本的特征和行为准则。他把诗歌创作当成自己进谏的另外一种途径,当这些诗歌涉及到对女性的态度时,理所当然地带有儒家传统女性观的色彩。例如他在描述那些与政治有关的女性时,常将之提到尤物惑人可至覆国的高度(在《长恨歌》《李夫人》《古冢狐》都有体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的女性观也有不可忽视的进步性。

首先,白居易虽然对女色惑人进行了讽谕并提出警诫,但同时也强调了男性的责任。

在《长恨歌》的创作中,白居易对李杨的悲剧持有明显的同情态度。虽然他对女色惑人发出了讽谕,并确实曾欲惩尤物,但并没有把惑国的责任全归在杨贵妃身上。在诗歌中,白居易同样指出了唐玄宗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多年御宇求不得由此才有后来的一朝选在君王侧可见,诗中同样强调了唐玄宗的责任。女色固然可以惑人,但是如果男人个个都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怎么还会有惑国一说呢? 《李夫人》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其诗前段主要写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怀念,结尾发出了伤心不独汉皇帝,自古及今皆若斯人非草木皆有情的感叹,对充满人性味的人间痴情表现出一种理解态度,只是认为若给帝王造成致死难忘的感情伤痛甚至影响到朝政时,还是不如不遇倾城色的好。可见,白居易并没有让女性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他也强调了男性自身的责任。

其次,白居易在对女性婚姻命运的热切关注中,批判了婚姻门弟观念,并对被男子或男子家人遗弃的女性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婚姻的等级制度历来是封建礼教的一个组成部分,门当户对门阀观念是封建婚姻中难以改变的标准,经济地位成为决定婚姻对象


的决定因素,这种门第关键使寒家女无人聘问。针对这个问题,白居易曾叹息寒地生材遗校易, 贫家养女嫁常迟《晚桃花》。在《议婚》中,诗人从物质生活决定婚嫁命运的严酷现实出发,对比了贫女与富女的不同遭遇,为贫女鸣不平,同时,也对富家女轻其夫贫家孝于姑的不同品行有所褒贬,体现出白居易重人品的婚姻观念,体现出他对女性美好品德的尊重,这在批判婚姻门第观念之外还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井底引银瓶》的题下小注虽是止淫奔,但诗中却把女主人公作为正面人物进行描写,她有着美丽的外貌和活泼的性格,因对的憧憬而毅然与男主人公私奔,但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频繁最终被男家赶出家门,弄得她想回娘家也是悲羞归不得。这位女子与男子相比,大胆地反抗封建礼教,具有较强的婚姻自主意识。诗人对她虽有淫奔之微词,但也有着明显的同情。塑造出的这个女子形象及其命运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正是封建礼教及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这位美丽的女性。同样,在《母别子》《太行路》《续古诗十首》其七中都有类似的不幸的女性。

再次,白居易对失意宫妃及普通宫女的命运表现出同情态度,后宫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白居易对失意宫妃及宫女的同情,从上一部分分析的《上阳白发人》可见一斑。另外还倾诉了她们的绝望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蒸笼坐到明《后宫词》、她们的无奈不知遗旧爱,何处作新恩?《怨词》)等等。同样由于对宫女不幸命运的同情,白居易歌颂了唐玄宗怨女三千放出宫《七德舞》)的举措。并且,在他的以宫女为题材的作品中,没有以欣赏宫女舞姿为内容的。

这种怜幽闭旷怨的主题在白居易的以王昭君为题材的诗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王昭君二首》中,诗人对其寄予了深厚的同情怜悯之情: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然而王昭君的悲剧已过去几百年了,而惨无人道的后宫制度非但没有废除,反而愈演愈烈。老百姓们只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疤痕《过昭君村》,以毁容来表达她们对后妃制的抵触情绪。 最后,白居易在作品中揭示了劳动妇女恶劣的生存状态,表现了对劳动妇女深切的同情。

在《缭绫》《红线毯》《观刈麦》中表现很明显。更可贵的是,诗人的同情已到了自愧的程度。《观刈麦》中,他通过自己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的温饱与贫妇的赤贫之对比,发出了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叹,表现出他作为正直官吏所具有的自责和良知。 综上所述可知,白居易前期的女性观虽然受到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但仍然是那个时代正直儒生所具有的进步女性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b24284b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