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作品艺术赏析

2023-03-25 00:31: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斯特钢琴作品艺术赏析》,欢迎阅读!
李斯特,赏析,钢琴,艺术,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斯特钢琴作品艺术赏析

作者:杨卓昕

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10

【摘要】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022日~1886731日),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并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他的钢琴作品是19世纪乃至整个钢琴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作品;艺术欣赏;风格 一、令人眩晕的炫技风格

谈到李斯特的作品风格,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作品中的钢琴技巧。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也由此确立。 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每一首或多或少都有炫技的成分《十二首高级技巧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作品中充分地体现了李斯特的炫技风格 李斯特把诗意融入了练习曲中,为练习曲注入了新的血液。众所周知,练习曲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强化钢琴演奏者的钢琴技巧,因此练习曲中没有太多的音乐性,而李斯特却将音乐会练习曲这一体裁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钢琴技巧,而且还充满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在《十二首高级技巧练习曲》中,李斯特运用八度、十度、双音的快速跑动、双手同时快速的刮奏等等演奏技巧,将音乐会练习曲优美的旋律与令人炫目的演奏技巧相结合,使钢琴演奏技巧发挥到了巅峰。

李斯特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去革新。他在改革钢琴技术的同时,将他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地步。可以说,自李斯特以来,钢琴变成了一种无所不能的乐器。从狭隘的沙龙、室内乐到大型音乐厅,李斯特的革新紧随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家,17821027日~1840527日),之后掀起了巴黎的音乐狂潮。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李斯特在聆听过帕格尼尼的音乐会之后受到极大的触动,他将帕格尼尼作品中的音响移植到了《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中。钢琴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音响效果,音响材料分布到了整个音域,扩大了钢琴演奏的音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充满文学气息的钢琴作品

19世纪中叶,李斯特首创交响诗这一体裁。交响诗也称音诗,它是一种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李斯特式的交响诗出现之前,音乐家通常写作音乐会序曲的形式。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

李斯特在19世纪50年代写了《山上听闻》《塔索》《前奏曲》《普罗米修斯》《英雄的葬礼》《匈牙利》《哈姆雷特》《匈奴之战》《理想》等十二首交响诗,晚年又写了一首《从摇篮到坟墓》;除《匈奴之战》取材于德国画家W.von考尔巴赫的壁画外,其余大多以文学作品(诗歌、戏剧)为题材。

在这十三部交响诗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前奏曲》。它取材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前奏曲》,在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两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李斯特肯定人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而拉马丁认为人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前奏曲,悲观消极。李斯特在引用拉马丁的诗的同时,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与意义。

李斯特认为:音乐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依靠并运用这种联系,音乐就能达到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所交织成的一个焦点。巴黎陪伴李斯特走过了他的青年时代,李斯特与当时在巴黎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往来密切,他们的文艺思想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李斯特也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李斯特的《但丁奏鸣曲》便是在阅读《神曲》这一伟大著作之后写下的,后人称之为《神曲》读后感。李斯特把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写进钢琴作品,并且告诉听众这些文学作品对他人生的影响。

李斯特首创标题音乐这一名词。浪漫主义时期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标题性,李斯特认为,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陈述作品。这一特点,在他的《爱之梦》《旅行岁月》中体现出来。《爱之梦》中最为出名的是第三首,李斯特据符利拉德的《尽其所能爱的去爱》谱曲,采用单一主题,全曲运用主体变形的手法。流畅华丽的分解和弦,舒缓的主题旋律,仿佛让听众进入了充满爱的天堂。

《旅行岁月》中的作品,大多是李斯特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出时写下的。这部作品记录了李斯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其中充满了他的喜怒哀乐。《日内瓦的钟声》写于瑞士的日内瓦,在这里,李斯特和达古夫人第一个女儿布朗迪奈出生了,这种初当人父的喜悦被李斯特直接写进了《日内瓦的钟声》这首作品中,李斯特在乐谱的扉页上还留下了拜伦的诗句:我活着,但这不是我自己,我是环绕着我的,一切之中的一部分。乐曲开头的有类似钟声的音响,与标题相呼应。全曲安详平和,有些段落情绪激动,显示了李斯特初为人父的满足心情。 李斯特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中,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而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写作手法,才使得钢琴的表现与思想表达上衔接得完美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影响深远的新技法探索

一提到李斯特,人们必然会联想到肖邦。李斯特幼年时就被称为神童,九岁时举办钢琴独音乐会。肖邦在二十二岁时流亡到巴黎,结识了李斯特。李斯特通过他的大师风范使肖邦一夜成名,而肖邦也将李斯特带入了作曲的领域,李斯特从一个钢琴演奏家转变为作曲家,且李斯特从来不用传统的创作方法,而是不断革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李斯特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把调性扩张到了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特的晚期钢琴作品中,不难发现在他笔下初露头角的新的和声技法,他的这些创新技法,也是反映印象派作曲家典型音乐风格的重要技法之一。

李斯特这位伟大的革新者,一生都在寻找表达自己内心与思想的形式,他的钢琴作品具有独特的文艺气息,造就了一批现代键盘音乐的优秀人物。李斯特的钢琴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李斯特即使不是唯一最伟大的,也堪称是顶尖的钢琴家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a19649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