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主要作家创作

2022-07-15 14:58:4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文学主要作家创作》,欢迎阅读!
现代文学,创作,作家,主要


现代文学主要作家创作特色

胡适 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

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诗歌——作诗如作文(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以白话写诗,白话词语和

白话语法结构的运用,即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的散文化。诗歌“有我”与“有人”(表现诗人的性情见解,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发。

周作人 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浮躁凌厉的散文——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

冲淡平和的散文——闲谈体,追求自然而隽永,艺术意味的闲谈。人生观与艺术

上保持平和,自我之情,选材平凡琐碎,有特别的情趣(落寞颓废的中年心态)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造成涩味与简单味。平和冲淡、舒徐自如。

梁实秋 不以抒情见长,重议论,回避热点题材,多以常见事物为题,博雅的知见和幽默

遣趣交织,人生体味的艺术化。自娱的豁达俊逸的心境。

林语堂 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创作。以幽默为美学追求、写作立场、人生姿态。站

在超远的立场上以看客的姿态面对现实。去讽刺之酸辣,后达冲淡心境,便成幽默(深远的心境、火气不能太盛)。闲适散文笔墨轻松,吐露真情。追求广达自喜、潇洒自在的小品文本色。娓语式笔调,引进谈话的艺术行文结构轻松自然,从容睿智。

从具体事物谈开去,引发传统与外来文明的冲突的联想。贯穿国民性改造和传统文

化转型的思考。

朱自清 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或

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散文结构缜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口语,清秀、朴素又精到。有着意为文感。

丰子恺 佛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琐细事物叙说得娓娓动听。平易朴实,有心地光明的风貌。

萧疏淡远,带哲理深味,有清淡的悲悯之色。

抗战前,转而接触社会,写灾难的现实,风格体物入微,在真朴琐屑中饱含情理,

细微处发现宏旨精义,浸润着疏淡隽逸的人格调子。文字明白,不粉饰,朴讷又明亮的味道。

夏丏尊 写身边琐事,素淡的文笔中溢出遐想和情思,重篇章结构、缜密完整。

梁遇春 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洞明的见解。絮语笔调,随意而坦诚中含睿智的思辨。绅士风

的散文。

何其芳 抒情散文。独语的调式,在黄昏的灯光下吟哦孤独与寂寞,探索内心的矛盾冲突。

表现为一种感觉结构,将富有感觉的意象拼贴组合,组成美丽的心灵感验世界。意象,想象奇特、诗情洋溢。

李广田 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善于结构故事,描绘村俗的画廊。 鲁迅 有关《呐喊》与《彷徨》——

1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眼光(由人的精神病态到社

会的病态,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小说模式(看客被看者,离去归来再离去)

2 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的两重叙述、两重视点;《孔乙己》中使读者由

叙述者向隐含作者的靠拢;阿Q,国民性的典型;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



1




语言风格

《野草》“独语体”——不需要读者,以作者与读者的紧张与排拒为存在前提,逼视个人灵魂深处,捕捉微妙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进行深层的哲学思考。 张与焦灼的心态,语言充满生活用语的变异,有散文诗化、小说化、戏剧化的倾向。 《朝花夕拾》“闲话风”——自然、亲切、和谐、宽松,作者与读者即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处于绝对平等地位。与读者的精神对话,袒露内心真实,引起读者的共鸣与联想、议论,以求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 结构的随意性、原生的语言趣味。洒脱、放纵、雍容、闲适。

《故事新编》——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与语调互相补充、渗透与消解。古与今的深刻联系。思想与艺术上的超前性。

唐弢 简明而有文采,政论与艺术散文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一点因由,生发开来加以

剖析。

聂绀弩 在抨击腐朽事物与黑暗现实之外,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好用反语达到讽刺,冷嘲的风格引发读者的现实联想中实现批判的目的。接过论敌的悖谬之论加以剖析驳难,寓庄于谐,平易质朴中见深沉。

郭沫若 《女神》——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创造(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追求精神自由和

个性解放。作者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泛神论思想。万物的人化,形象的壮阔性、奇异性、飞动性,雄奇的艺术风格自由诗的形式,“自体是有节奏的”

《屈原》——“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历史精神尽可能真实准确的把握与

表现,以此为前提史事是可以出入的)。人物有民族的道德美,反抗精神和历史壮性。时代性、现实针对性、政治尖锐性;历史剧的主观性、抒情性。浪漫主义历史剧,浓郁的诗意,长篇抒情独白的运用。(情节、性格冲突与情感激流的交融)

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湖畔诗人)——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赞颂清新美丽的

自然、咏歌质直单纯的恋爱。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

冯至 表现出艺术的节制——形象明净,内心激情外化为客观形象或蕴涵于简单情节。

格律体。感伤苦闷,节奏舒缓,音韵柔美的幽婉风格。叙事诗堪称独步。

象征体小说历史题材的诗化叙事体《伍子胥》。散文诗片段表现各种人事、风物

在伍子胥漂泊中引起的感觉和体验。体验性的表达方式,消解复仇主题变为抉择主——生命的意义的人生命题。

在默思中获得辉煌的瞬间体验,对身边事物个人化的新发现。把战争转化为关于个

体与生存状态、生命的形而上的体验与思考。东方哲学底蕴。

穆旦 站在不稳定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冷静的逼视,清醒的超越,“反抗绝望”

的自觉。“非诗意”的创作,抽象的隐喻似的的抒情”方式,主体意识的自由伸展、运动,大量采用内心直白。

白话又有形象的色彩和韵律的乐音。利用多义的词语、繁复的句式,大量关联词的运用。

郑敏 凝定的美,雕塑般的深沉与静穆。

闻一多 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西方唯美巴那斯主义与传统哀

而不伤乐而不淫、无我合一传统的结合)。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加强诗歌的叙事成分(减弱主体形象与主观意志,“非个人化”倾向)

“三美”——音乐(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诗画相通)建筑(强

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

诗歌——矛盾的张力: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生活的宁静与思想的不平

静„„传统情感克制激烈热情形成的沉郁风格想象丰富,浓烈、繁富的诗的形象。



2




徐志摩 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飞动飘逸的艺术

风格追寻性灵深处来的诗句,真实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与外在形态的契合。活跃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朱湘 实践“理性节制情感”原则。凄苦与忧愤、古典的奢华的美的风格。对诗的形式美

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

康白情、穆木天、李金发——诗的贵族化象征主义(远喻、文言词的涩味)

卞之琳 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由主情向主智的转变,自觉的哲学意识;诗的非个人

化,“抒情客观化”

戴望舒 感伤的情调与思绪。“都市怀乡病”现代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

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与哀伤。

对于文言字,只要适宜表达一个意义、一个情绪,或一个音节,就采用了它。诗的

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于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诗的散文化(仍强调纯诗的观念)

意与象的浑然一体,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真实表现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切传达传统与现实中的读书人的心境。

殷夫 诗的意识形态化,主体非诗人自己,而是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

田间 鼓点式的诗歌,感情的突击。剪去铺垫和过渡。疾驰的旋律。跳跃、疾驰、强烈的

节奏。

臧克家 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坚忍主义”:正对现实生活的苦难,沉着

迎接磨难。清醒现实主义精神。把情感、倾向隐藏在诗的形象里,也讲究诗歌的节奏、韵律,形式的凝练、整齐。

艾青 中心意象:土地与太阳。土地——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对劳动者的爱。太阳——

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忧郁的诗绪。浸透了对祖国、人民的深沉的爱,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与思索。

深沉的力量。

对外感受与自身情感的融合。瞬间感觉的捕捉,主观情感的渗入。自由诗体。 冯文炳 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宗法制农村世界。表现带有古民风采的

人物的淳朴美德。寂静的美。《竹林的故事》人物与清新乡村自然景物的对应关系。竹林的诗情带有象征意味,衬托主人公。牧歌意境,借鉴古典诗词的简练、含蓄、留白,转化为情节简单的散文化小说形式。

对人间真与梦的编织,建构化外牧歌世界,只突出返璞归真的性情和生活形态。

往纯美,有意规避人生丑陋。

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随叙述者的意识流动转换视角,插入心理性跳跃词

语,分解情节却扩散出多方面的含义的文化味浓郁的小说样式。淡化戏剧型故事,以简僻有涩味的词语托出诗境。

沈从文 湘西世界的建造。拥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用乡村生活积存,充当中国文化

的批判者。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

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用清淡的

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专注于底层人民的本性。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浑然一体,风习描写充满诗意,人性超出世俗厉害关系。宁静自足的生活、醇厚的人情人性、正直朴素而执着的地方民族性格、乡村风俗的自然美,成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传说故事佛经故事中的)“神性”概念,达到爱与美的极致,自然舒展、虚幻浪漫。

商业都市的讽刺,是乡村叙述体的陪衬、补充。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6efb1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