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神”在何处

2023-01-23 01:30: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的“神”在何处》,欢迎阅读!
散文,何处
散文的“神”在何处

——《昆明的雨》教学随笔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行散成何样?神散成何样?没有具体的界定,均是根据个人的水准而定。“行”可以天马行空,“神”可以独坐敬亭山。真正好的散文是“神”定而“行”万里;读之如赏遍万水千山景,仍是家乡人。 《昆明的雨》教学时就让我有如此的感受,且是深深的。

文章开篇借给宁坤的画,直抒胸臆------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话独立成句、独立成段. 似尘封多年的老酒,今日开坛,孕育多年的醇香扑鼻而来油然感叹。

“神”就在这里!

接下来,汪老一句“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提纲挈领了全文。明亮是:“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满是:“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昆明菌子极多”“雨季的果子,是杨梅”“雨季的花是缅桂花”“昆明木香花很多” 使人动情是:炒菌子“这东西这么好吃?!“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汪老在西南联大读书和昆明生活时的怀念、喜爱、乡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题目是《昆明的雨》,照理说重点放在“雨”。朱自清老先生写《春》,把春天的几种物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有特色的表现出来,其中写到雨“像牛毛、像花针密密的斜织着”,在“行”方面紧扣春而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也是选取济南的城、山、雪、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的写冬天。两位大咖都是运用比喻和拟人的高手,他们的散文自然是好,是当年纯粮酿造的酒“泉香而酒洌”。散文的“行”而易见。汪曾祺老先生却不是这样。他没有刻意去刻画“雨”,而是“我想念昆明的雨”,重点放在“想念” 倒挂的开花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果子、花;苗族女孩叫卖杨梅,若园巷给房客们送花的房东,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一花一草、一人一事无不牵动的作者的想念之情。这种情似山溪依势流淌;似流沙缓缓前行;似岩缝青泉咕咕喷涌。一株仙人掌,就是一地风情;一块干巴菌,就是绝味的美食;一颗杨梅,苗家女孩韵味其中;一朵桂花,邻里乡情暖融融;几滴小雨,友情、爱情常思念,等等。都在“想念”昆明的雨。这样小中见大的写,“神”怎能散得了?

汪曾祺老先生的语言特色,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走出中国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研读了《昆明的雨》,感觉确实如此!文中很少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谁能说语言不动人?

教学时,我在内心不止一次问自己:散文还可以这样写?纵可天马行空,依旧情定昆明。

文章的结构也是别具一格,结尾雨季里与友人在小酒店里一碟猪头肉,半斤市酒,吃肉喝酒赏雨。口占一绝: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再次以“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独立成段,掷地有


声!结束全文。

结构完美,“神”韵尽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2569e7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