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美术:让儿童在艺术田野里自由行走》,欢迎阅读!
生态美术:让儿童在艺术田野里自由行走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43期
文/吕恒莱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美丽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开展了“生态美术”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生态美术”界定:让每一个儿童自然、自信、自由发展
“生态式教育”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它借用了生态学的这一术语,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使之更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和谐发展。
“生态美术”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及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在对学校美术课程改革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带有鲜明的校本色彩的个性化课程概念。通俗地讲,“生态美术”就是指立足于美术学科,实现与各学科之间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融合,倡导学生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自然、自信、自由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努力形成“开放自由、共生互补、渗透融合”的多维度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形成目标生态、内容生态、方法生态、评价生态的课程体系,达到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尊重儿童人本成长的生态,发展儿童多元智能以美育人的生态,注重心灵内化审美成长的生态。
“生态美术”建设基础:人力、物质、经验、活动交相辉映
2013年学校建成了“生态美术”市级课程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美术教师和专业学术顾问是人力资源基础 学校共有9位美术专职教师,是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素养扎实的优秀团队。学校以王志教授主持的“书画名师工作室”为支点,特聘全国书画协会理事李传伦,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高级培训教师宋廷功、郁冰老师,连云港市美术名师王家健老师为生态美术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顾问,这些专家为学校美术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撑。
设备齐全的专业场馆是物质基础学校充分认识到硬件建设对于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性,为此,不惜重金,建设了“五个一”美术物化体系,即一室、一园、一廊、一林、一墙,为项目建设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先期的系列美术校本课程是经验基础 美术教师基于儿童兴趣,紧扣生态美术,先后开发了《创意手工》《捏出来的精彩》《儿童中国画》《我们学写字》《精彩线描画》《艺术剪纸》等8种校本教材,图文并茂,简约实用。学校积极探索生态美术的实施路径,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开设书法、儿童画、撕纸画、纸浮雕等16种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享受对美的追求。
学科研究活动是活动基础学校“墨池”书法社团获市十佳学生社团:300人的大型书画展示活动获区素质展示活动一等奖;校“蒲公英”艺术社团获市优秀社团;《建宁艺苑》等一批富有童趣的书画作品集接连问世;每年有数干名学生通过江苏省书画考级考试。
“生态美术”建设内容:让环境、课程、平台在文化中融合
“生态美术”特色文化项目建设着重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态式美术课程资源,构建特色教师团队发展的专业平台,形成以名师经营项目促进师生共发展的良性教育教学局面。
创设“生态美术”课程氛围,优化“生态美术”实施环境 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满目葱茏,有池有水,有廊有亭。在生活、自然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中,释放教育之美的正能量,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赋予美的语言”。学校在原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做到“三合”,即“生态美术”人文化建设与校园生态化情境相契合,“生态美术”教学情境建设与人文艺术氛围相融合,“生态美术”实践情境建设与人文实践基地相配合。以此熏陶学生,激发学生的“爱美”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开发审美生长的课程资源,突出建构多维生态特色的课程 学校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第一,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点,开发生态课堂。学校研发的美术学师课堂教学范式——“五步学师法”极力诠释并实践了课标精神:自主为师的课前资料搜集:互学为师的课堂初步交流:示范为师的深入发现问题;个性为师的创作实践自我选择;处处为师的课后拓展学习。
第二,以特有人力资源为支点,发挥专业特长,开发特色课程。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特有的人力资源,发挥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结合学校教育资源、社会环境文化资源,开发了《精彩儿童画》《捏出来的精彩》《创意手工》等生态校本教材,以此丰富学校的生态美术校本教材的内容,使课程基地建设走向规范化与特色化。
第三,以学校美术学科为原点,融合各类学科,开发多维课程。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美术课改革的趋势,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学校突破学科界限,把“生态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科学、思品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四,以视角环境建设为亮点,展示艺术才华,开发效能课程。借项目建设的东风,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书画展厅、美术专用教室、器材室等,有计划地添置画架、画板、泥塑机、转盘、电窑、版画机、美术绘画等创作材料,建设美术写生基地、参观基地等,以直观体
验、实践实习、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
构建共生互补的互动平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为了使抽象原理形象化,突出课程核心内容的模型制作,学校以学生在“生态美术”课程活动中实际体验、动手操作、研究探索为中心,开发人机互动、自主测验的教学用具和教学场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学校还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将国内外知名的画家、教育专家“请进”课堂,实现“专家引领型”课堂;将不同学校、地区、国籍的师生联系在一起,实现“交互活动型”课堂;将师生的创作过程传送到平台上,实现“示范讨论型”课堂。
建设开放自由的生态美术学生社团,促成学生个性成长 学校以“社团”为窗口,展示学校美术教育的成果,促成“生态美术”学生个性成长的多样鲜明。其中分年级、分特点、分风
格开展的“蒲公英”社团,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受到了市、区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生态美术”建设效能:让儿童在艺术田野里自由行走
拓展了学生美术素养 实施“生态美术”课程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生态意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学生内心深处原生态的心灵内化过程,提倡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还学生一个充满欣喜和欢乐的原生态的学习生活,形成生态式的美术教育模式。
提升了教师教学素养 美术教师通过“生态美术”的课程理念,重新梳理自己的思想,重新思考师生关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重新开发教学资源。将课程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上,通过课程基地的教学实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促进了学校美育建设 学校通过打造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营造了“生活、生命、成长”的校园文化,并充分利用了各方资源,努力搭建学科文化平台,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特色发展。
促进了学校特色化发展 学校还通过区域间交流和合作,来提高“生态美术”课程的整体水平,通过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活动以及专项竞赛等形式,来促进和加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美育均衡发展。
最美的艺术来自天真的童心。学校坚定“生态美术”的建设信念,坚持“生态美术”的研究方向,坚守“生态美术”的艺术田野,让更多儿童自由行走、自主发展、自信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90e8deb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