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登黄鹤楼》赏析

2023-10-06 16:44: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登黄鹤楼》赏析》,欢迎阅读!
黄鹤楼,古诗,赏析
古诗《登黄鹤楼》赏析

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是形容词,有四个义项:①形容草木茂盛。本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即取此义。②云行弥漫的样子。如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峡云,楚客莫留恩。”③华丽的样子。如潘岳《藉田赋》:“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④衰飒的样子。如王嫱《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萋黄。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赏析/鉴赏

此诗被推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传说李白见后也为之气短,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留言,唐诗高格调,大境界的丰


神于此可见。

历来解读这首诗都着眼于思乡主题,这是由第七句的“乡关”引起的。“乡关”固然指故乡,但得看它所处的语境,就如“家”固然指我们生活的小圈子“住所”,但放到大背景上,如地球是我家,宇宙是我家,其意义就会不同。

昔日有一位仙人从此驾鹤飞去,在此空留下一座黄鹤楼。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令人生出无限的向往与惆怅。三四句延伸出去,再次强调黄鹤一去不返,徒有白云千百年来在天际飘忽,那向往惆怅的'味更浓了。前四句用散文体写来能写出如此诗意,这是很不简单的,若非才力卓越者定然做不到。五六句从虚处落到实处“眼前”:阳光下汉阳的树木依旧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仍然是一片萋萋芳草,这个落笔好,没有这两句全诗将过于空泛。尾联说天色已晚,不知我们的家在何处,只有蒙蒙烟雾笼罩着江面,带给人们深深的忧愁。

由这番解说可见,此诗并不仅仅是思乡。思乡诗中那些常见的特定意象如归舟、云帆、归雁、落叶、玉笛、霜鬓、明月等都不见了,它只是在最低限度上提供了一个时空参照:黄鹤楼、白云、草树、日暮、烟波、愁,这里的时空是泛化的,情绪也是泛化的,我们不能强行给诗人寻找一个落脚点,因为这次登高远望,思接千载,早已突破了具体的家乡观而升华到了一种宇宙的高度:人生的归宿在哪里。其实想想“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一句,便已挣脱了思乡情绪的束缚,使诗思飞了起来。

常人解诗总喜欢以己度人,把自己朴素的思想情感强加给诗人,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常人只知道站得高看得远这个意见,而不知这个意见已提升到一种宏大的时空坐标系里,升华成了一种宇宙意识。事实上,像屈原、李白、苏轼这些伟大的诗人,作为现实主义者的普通人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境界的,因为普通人的境界在吃喝拉撒的世俗世界,而这些诗人的境界已经超世俗到了天人境界。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宇宙中是一种绝对的孤独,因为人的存在是偶然的,人不得不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面对“虚无”,从而生出深深的忧虑与恐惧。我们从哪里来?怎么来?到哪里去?去干嘛?这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880a447cf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