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2023-04-12 05:0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欢迎阅读!
潼关,使君,张十二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代: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注释

次:驻军。潼关:在陕西潼关县北,于东汉末设,为秦、晋、豫交通要塞。张十二阁老使君:即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他曾在门下省做过给事中,当时通行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官员称为阁老

荆山:又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境内。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 四扇开:指潼关的四扇关门大开。关门东西各两扇。

刺史:指华州刺史张贾。莫辞迎候远: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故云莫辞远。 相公:指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蔡州: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唐军破蔡州,生擒吴元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大捷凯旋途中。当时韩愈以行军司马身份随军,即将向华州进发,为抒发胜利豪情而作此诗。

鉴赏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异常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一作,但字尤妙,它不但包含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韩愈

韩愈(768年-82412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a6908b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