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网络诱因的心理学分析

2023-05-21 20:20: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网络诱因的心理学分析》,欢迎阅读!
诱因,心理学,青少年,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网络诱因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网络多元文化、暴力网络游戏网络黄毒等不良因素融和,逐渐形成系统的整体性的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经由操作条件反射作用、顺应、模仿与内隐学习等方式使青少年的行为动机、心理表象、社会认知、人格与行为倾向性等产生了恶性质变,最终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教育质量、保障义务教育发挥社会支持作用以及建立良好的网吧业规范是预防青少年因网络诱因导致违法犯罪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网络;预防策略

我国已进入网络时代,以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表现出明显的双面性,甚至表现为弊大于利。



探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网络心理诱因,避免以网络为诱因的违法犯罪,是社会事业、社会秩序与规范以及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关乎国家未来、也是关系到百姓民生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网络心理诱因

当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突出的时代性特点是多数犯罪与网络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为由网络引发的盗窃、抢劫、绑架、杀人等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侵犯财产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未



成年人暴力性犯罪案件。理学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内驱力,一是诱因。内驱力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诱因是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是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网络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多元文化可以诱发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动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1互联网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的经典产物。多元化社会给人带来一种社会秩序被瓦解、规范不再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无序感,使人觉得这世界是没有一定价值规范的,是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的[2



法律社会道德规范等的权威作用在新、奇、快的网络面前迅速瓦解。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青少年以其比成年人较强的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和积极的参与能力,很快实现对互联网的适应,对网络多元文化由不断参与到认同再到践行。






具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动机的青少年,由于对网络的不断参与与适应,引发大量刑事案件的发生。



2.暴力网络游戏可以诱发青少年暴力心理与行为。与犯罪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性的社会化也是一种操作条件反射作用1



调查发现,七成左右青少年的网络娱乐应用的主要是网络游戏特别是男性青少年,更加偏好网络游戏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一是使青少年在头脑中存贮大量的暴力行为表象。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长期感受暴力,使得血腥的情境、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暴力行为表象深深印刻在青少年脑海中。暴力网络游戏中积累的暴力表象成为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基础。二是使青少年形成暴力合理性认知。Higgins提出,知识的可接近性受到知识使用的新近性和经常性所影响,经常被使用的和长期被使用的知识在个体判断时发挥重要的作用3在暴力网游戏中,青少年经常和长期接受暴力知识观念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暴力合理性的认知。三是使青少年容易形成具有攻击性倾向的人格特征。网络游戏成瘾者一致性地、经常性地接触带有攻击性内容的网络游戏并试图通过攻击性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会逐步形成攻击性的内隐人格,导致个体形成攻击性倾向的人格特征[4。四是使青少年具有暴力行为倾向性。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社会觉过程中,通过启动被试粗鲁或者礼貌等行为,能够激活被试者的相应人格特质结构,对个体相关行为有着直接的和内隐的效应。因此,网络游戏中青少年暴力行为倾向,在攻击、战斗或竞争等类似游戏情境下容易被激活。在类似游戏情境的模式下,暴力行为表象信息可以不受意识的控制和注意的影响被自动激活。长期接触暴力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具有暴力行为倾向。



3.网络黄毒容易激发青少年的性冲动,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正处于性发育期,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容易产生性的冲动,并对异性逐渐产生兴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男女儿童各自性别品质的发展,较多的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的学习特别是模仿的作用而获得的6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环境刺激复杂规则的过程5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回避性知识、教育青少年缺乏相应的性知识教育,使得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的正常渠道不畅通。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扩展,网络黄毒随之跟进,且愈演愈烈。网上色情文学、色情图片、色情电影、色情BBS以及色情服务等在巨额利益的刺激下应运而生。在我国中小城市,由于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较低,网吧上网成为青少年接触网络的重要途径。在网吧上网缺乏父母与教师的有效监管,许多青少年怀着好奇心,点击了黄色网站的链接,结果黄色信息深深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这时青少年的社会模仿学习或内隐学习已经开始,在无意识中他们将会了解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而且这些不健康的信息将会成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滥交异性朋友,偷偷地找小姐尝试性过程;偷拍他人性关系过程并传到互联网上,学着网上看到的方法,在饮料里下春药引诱异性朋友与之发生性关系,为了去网吧看黄色影片发生偷窃、抢劫等事件屡见不鲜。互联网正是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关于性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网络黄毒的极强诱惑之下,一些青少年极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频繁使用网络诱发青少年的经济烦恼,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强烈的成人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意服从,极易与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产生对抗情绪。而另一方面,他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成人的帮助。这种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冲突局面,极易诱发青少年强烈的挫败感与反抗性。一旦成人处理问题不当,伤及青少年的自尊心,长期接触网络潜移默化形成的不良的行为动机、恶劣的心理表象、错误的社会认知、暴力性的人格与行为倾向被激发,会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国绝大部分网民上网自己买单,平均每月上网费用大约为75元,日均上网费用2.5元左右。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青少年,个别人为了得到持续上网的费用,起初撒谎、欺骗家长,进而走向社会偷盗、抢劫,甚至绑架勒索、杀人犯罪,等等。新华网报道,200611015岁少年向84岁高龄的亲奶奶索要上网费用未果,竟残忍地用枕头将老人活活捂死;200761416岁少年王某沉迷于网络,向母亲讨要几十元上网费用不得,举刀将母亲杀死、父亲砍伤。



二、防止因网络诱因而导致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积重难返,青少年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会经常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与压抑。因此,很容易受到互联网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机体与环境的脆弱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研究发现,青少年接触互联网早,网络负面影响作用越显著。因此,有效阻断青少年对于网络的早期无监控接触是预防因网络诱因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55f91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