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行·暝色蒹葭外翻译赏析

2022-04-01 20:15: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江行·暝色蒹葭外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析,翻译,江行·
古诗江行·暝色蒹葭外翻译赏析

《江行·暝色蒹葭外》作者为宋朝文学家严羽。其全文如下: 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桌歌声。 【前言】 《江行》是宋代诗论家严羽的诗作。此诗通过“厌听桌歌声”尤其是“厌”来表现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全诗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雁、月、潮、天、水、舟、树等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注释】 ①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②树杪:树梢 桌歌:行船时船工所唱之歌 【翻译】 小船在冷冷清清的江面上划行,我极目远眺,两岸瑟瑟芦苇之外已被茫茫暮色所笼罩,依稀还残留着一些孤零零的雪花,听不到那南来北往雁群的叫声。一弯初升的新月,静静地照在波涛汹涌的江上。远处,天水相接,似乎江水流到了天的尽头。岸边树影幢幢,小船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划行,仿佛追随着它们前行。我离开家乡已多日,今日又听到船夫划桨时唱起的嘹亮渔歌,不由倍感厌烦。 【鉴赏】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这让我们想起了《诗经·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因为“道阻且长”,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为永恒。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

1


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严羽对于江边丛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苍茫境界颇为敏感,蒹葭是他诗中的常客,在他的《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中有这样的句子:“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都是“旅情”,一思家乡亲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无论思念的对象如何变化,思念的媒介却是一如既往,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未丛丛蒹葭增添了苍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和疑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并非不知道自己的乡关何处,只是因避乱才来到江楚,有家而不能归比无家可归更痛苦。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有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使我们很容易想起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的痕迹很明显。但与“残雪和梦断”对仗的却极为工整,于此我们可见诗人的功力。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诗中更为常见和频繁。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为何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乘月而归,古今几人?大概没有吧!如果能够乘月而归,那份喜悦也早已把月亮给淹没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既然雁声已断,不能传书,所以只能许愿与月,托它打探故乡的消息了。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



2


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呢? “离家今几宿,厌听桌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虽然桌歌已听厌,但回家的路却“迢迢”纵然厌听,但还是得遥遥无期的听下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7035c6f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