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桌面电影”《网络迷踪》》,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桌面电影”《网络迷踪》
作者:师仪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网络迷踪》作为一款口碑炸裂创意新颖的年度神作,在豆瓣最终获得8.9的高分评价。影片采用了屏幕的叙事方式,通过桌面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来推动故事的发展、高潮以及结尾。新颖的表现方式、多屏幕的交替剪辑、悬疑的剧情以及由此探讨当下网络世界中所存在的诸如个体孤独、亲密关系疏离、信息泄露与网络时代群体的异化行为等问题,使得《网络迷踪》获得较好的口碑评价。
关键词:桌面电影;本格派推理;网络世界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16-01 一、电影的形式特色
(一)采用“桌面电影”形式讲述故事
“桌面电影”即全片通过电脑桌面的画面来讲述故事的一种新形式电影。近年来,“桌面电影”作品以较低成本收获不错口碑的例子屡见不鲜,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主要有《解除好友》《解除好友2:暗网》以及《网络谜踪》。此类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共性特征即故事的讲述完全依靠主角家中的电脑屏幕,显然地,家用电脑是一个私人化物品,其中裹挟着大量个人隐私,而当制片方使用家用电脑作为讲故事的窗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与尝试。这样的一种叙事方式带给观众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故事营造出的真实感更有利于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通过私人化视角的叙述能够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情境,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望。电影《网络谜踪》讲述了一个父亲在网络上寻找失踪女儿的悬疑故事,全片通过主人公使用电脑上的社交软件、浏览器、搜索引擎、视频通话软件等工具来讲述故事,一步一步引导观众与主人公一起查找线索、捕获真凶,搜救女儿。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这样一种私人化视角给予观众很大的自由,观众与主角一同“查看”失踪女儿的各种聊天上网记录,所有信息都呈现在屏幕上,观众由以前观影时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加深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 (二)利用“本格派推理”方式推进叙事
本格派推理是推理小说的一种流派,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本格派可满足以解谜为乐趣的读者,通常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主人公站在一个平面上,拥有相同数量线索。在创作之初,不少影迷对桌面+悬念设置类电影《网络迷踪》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缺少多样的镜头语言,电影的精彩程度自然会被削弱,然而《网络谜踪》通过采用了本格派推理的叙事方式,将故事设定在一系列危险的情境之中,通过影片中多样的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没有了出彩的影视特效,电影更专注于对故事情节的内核打造。在电影《网络谜踪》中,主人公搜索信息、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细观察、缜密思考等情节的设置犹如把观众带入一个个数字迷宫,带领大家去“解题”,而每一个谜题背后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这种在悬疑中的期待正是影片最大的亮点。当片中主人公通过搜索逐渐接近真相时,呈现在屏幕中的信息让观众和主人公一样感到吃惊,而此时镜头却没有表现出父亲惊讶的画面,反而以网页上的内容和主人公拖动网页窗口的光标取而代之,这样的处理方式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在现实空间中,父亲的表情究竟是怎样的成为了悬念,而这正是“桌面电影”的魅力所在,即将悬念的铺设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搜索”始終贯穿整个影片
影片《网络迷踪》的英文名为“Searching”。“Searching”这一行为显然在不断地组构整部电影。首先,影片以日常的开机、拨号连接上网作为开篇。观众虽然不知道谁在控制着电脑,但却能够被这段“Searching”蒙太奇所吸引,故事在在几分钟内清晰讲述了David的家庭构成和生活的全部范围。一切过去的生活历史,都被有效地叙述出来。紧接着,在意识到女儿失踪后,David一边报警一边迅速地搜索警察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调查。他进入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从Gmail、Face-book、Instagram到YouCast,开始查找相关信息。同时,在Twitter上,案件持续发酵,主话题#FindMargot和#DadDidIt的页面下聚集了大量的“吃瓜群众”。在多样的浏览器窗口和凌乱的桌面之间,故事发生不断的反转。随着剧情发展,电影在后半段还不断加入第三人称新闻片段。随着视角不断地进行变换,真凶范围开始逐步确定,影片并非要将屏幕作为单纯呈现信息的方式,提供真实感来让观众做出“相信”的反应。它的选择是将观众带入一层层的情节节奏里,让观众在网络世界的“观看”中,不断地被庞杂的信息所影响,从而驱动自己“编织快感”。而这恰就是最后一层,由观众亲自完成的“searching”。影片的结尾,女儿在等待考试结果前,选择了上网搜索父亲当时拯救自己的一系列新闻,并最终将自己的电脑桌面换成与父亲的合照,搜索贯穿始终。 二、电影的现实意义 (一)体现虚拟世界的冷漠
2017年,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们,招募了1787名年龄在19岁至32岁之间的美国成年人,让他们完成一份20分钟的孤独问题在线问卷调查,同时了解他们平时使用脸书、推特、国际视频网站等社交网站的频率。调查发现,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更孤独。反映在影片《网络迷踪》中,Margot活跃在诸如脸书、直播平台、推特等线上社交类平台,但是线下却是一个很孤独自闭的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湖边散心,以至于心中的苦闷无法倾诉转而开始吸食大麻。撕开表面上热闹非凡的网络,其实只是隐藏着冷漠、孤独、无情的虚拟世界。
(二)人性的虚假与善变
影片中父亲David通过询问同学想从这些他们口中得到女儿失踪前的信息时,他得到的都是“我和她不熟悉”、“她不是我的朋友”的回答,Davi突然意识到女儿在学校并不受欢迎。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随着女儿失踪的消息得到网民的关注后,之前冷漠的一群人突然变了样——女儿的同学在视频面前为了博得点击率点击率异常痛苦地哭诉着:“我和这个女孩是好朋友,”男孩儿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表示自己愿意加入到社区的搜救工作中。所有曾经和女儿有过接触的同学,都在网络上施出援手,说着义正言辞体恤知己的廉价关心话,生怕失去这次难得的出名机会。先前冷漠的态度与现在大义凛然般的言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将人性的善变与虚假揭示地鲜血淋漓。
(三)媒介即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信息,并将媒体分为冷媒体和热媒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冷、热媒介已经在交融共生中得以整合。人们把自己的感官能力延伸到媒介,媒介再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麦克卢汉把所有媒介都看成是人的某种感官的延伸:就像眼睛通过天文望远镜获得延伸,人类大脑通过电脑获得延伸,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凝聚了整个人类的智慧成果。由此可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媒介的辅助。表现在影片《网络迷踪》中,运用了图片、视频、文字、广播、电话等多种媒体来讲述故事,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加之紧凑的剪辑使得影片节奏紧密,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直观地表现在银幕中。如影片所现,父亲David正是通过对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得案情一步步浮出水面,最终找到自己失踪的女儿。 (四)讨论对爱的表达方式
我们该如何表达爱?这或许是每个现实中的你我都要面对的问题。影片中David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女儿拥有很深的爱却不知如何表达——在聊天框中父亲对女儿说的话删了又写、写了又删,像对待客人一样小心翼翼,明明对女儿的生活好奇无比,却因为面子不好意思询问,并且自妻子去世后,试图通过绝口不提来逃避和清理妻子的痕迹以抚平女儿的伤痕;同样地,女儿为了不伤爸爸的心没有告诉自己已经停止了钢琴课,为了不让父亲重拾过去的记忆在父亲面前绝口不提母亲,并且将自己装扮成乖乖女的样子,好让父亲放心。两个人都在以自认为好的方式爱护、保护对方,却在别扭的情绪和对对方的失望中渐行渐远。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总是沉默而有力的,他们常常以一种“全都是为你好”的姿态为你做着奉献,但实际上,我们总会被这样的爱压的喘不过气,或者像Margot那样无法直接的表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faf8d8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