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单谈谈唐音宋调的相同》,欢迎阅读!
简单谈谈唐音宋调的相同
宋人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再谋发展,形成了与“唐音”迥然不同的“宋调”。
宋诗的特征是以唐诗为参照系的。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缪钺的论述则更为具体细致,他在《论宋诗》一文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关于宋诗的发展“新变”过程,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
北宋初期,诗坛上流行的主要是三个诗歌流派,即白体诗派、晚唐体诗派、西昆体诗派。“白体”诗人主要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尤以王禹偁为突出代表。这派诗人主张学习和继承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一些揭示民生疾苦、暴露社会弊端的诗篇,而且风格比较朴质清新,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健康的道路。如王禹偁《对雪》《感流亡》等诗,都是与白居易的“讽喻诗”精神相通的。
大约与王禹偁同时的另一批诗人以学习贾岛、姚合为生,其诗被称为晚唐体。这派诗人有“九僧”和林逋、魏野、寇准、潘阆诸人。其中除了寇准是高官外,大都是隐逸山林的处士和僧人,因而诗的题材狭小,不能反映现实生活,影响不大。
比白体、晚唐体的流行稍后一点的一个重要支派是西昆体。这一
诗派的形成以《西昆酬唱集》为标志。《西昆酬唱集》共收杨亿、刘筠、钱惟演、李宗谔、陈越、李维、丁谓等17人相互酬唱的近体诗250首,其中杨、刘、钱的诗占全集的五分之四以上。他们刻意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注重音节铿锵,专以典故与辞藻装点律诗,作品雍容典雅,精整工切,颇有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的作用,然而雕采过甚,失之浮艳,又因忽视了在内容上的开拓,使作品失去活力。
北宋中期有庆历新政,与此相应的文学界也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是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他周围聚集了梅尧臣、苏舜钦、石延年等一批作家。他们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现实,“务为有补于世”,从理论到创作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接着王安石和苏轼等在广泛而深入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在诗的表现艺术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进一步巩固了诗人革新运动的成果,创造了文学史上又一个繁盛时期。
北宋后期的作家几乎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苏轼的文学影响。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等,皆受其熏染。在苏门人物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黄庭坚。他同时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代最大诗派的开山领袖。宋诗发展到“苏、黄”,才真正出现了继唐诗之后又一个新的诗歌高峰。
“靖康之难”是宋代社会最大的历史转折点。一些受江西派影响的诗人如吕本中、陈与义、曾几等,开始面向现实,写出了不少反映时事、抒发感愤的作品;一批著名的抗金英雄,如岳飞、宗泽、李纲
等,则以他们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爱国之作,使宋诗闪耀出前所未有的光彩。稍后,号称“中兴四大诗人”的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步入诗坛,形成了宋诗的第二个高峰。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集中存诗9300多首,大多以恢复中原、抗敌御侮为主题,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的局面比较稳定,诗坛上爱国主义呼声日渐微弱,代之而起的是所谓“永嘉四灵”(翁卷、赵师秀、徐玑、徐照)和“江湖派”(姜夔、刘克庄、戴复古等)。这两派诗人在创作上的一个共同倾向为扬弃“江西”,复归唐风,富有革新之意味,但由于他们或刻意雕琢,取径太晚,或嘲弄风月,气格纤弱,大多成就不高。
南宋灭亡前后,在抗战的斗争中又涌现出一批爱国诗人,著名的有文天祥、汪元量、林景熙、郑思肖等。文天祥是抗战将领,他的许多诗歌都是战斗生活的真实记录,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精神。特别是他的《正气歌》,就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浩然正气”的颂歌。汪元量曾以亡国俘虏的身份随三宫北上,他把沿途所见的情况写成诗篇,有“宋亡之诗史”之称。谢翱、林景熙等人追随文天祥之后,以其各种样式的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歌史画上了一个光辉的句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6242e5e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