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2022-11-25 09:19: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李白,综述,研究
2011-2012年度下学期

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

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002 姓名:陈玲玲 学号:2010101010216

《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和人格特点的具体体现。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1)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和无奈。这一‘巨人式的感伤’,是以其‘济苍生’‘安黎民’人生宏远不得实现为“底气”的,所以,诗人‘悲’是时代之‘悲’也是社会‘悲’(2)这部分学者认为,李白表面的豁达之下掩藏的是内心深层的悲凉。他无法直接诠释这种不满和愤懑,唯有寄托于喝酒和写诗。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的的现实中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3)从心理分析批评的角度看来,李白压抑的悲愤在诗中得到了释放。但他有不便直接不表达,而是含蓄婉曲的说明“万古愁”。还有人认为李白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作者感慨人生苦短,因此认为即使纵酒行乐十分不必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富贵不足羡,圣贤太寂寞,唯有饮者旷达,获得痛快,还是像他们那样长醉不醒的好”

从诗歌艺术鉴赏的角度来看研究资料主要有对词句的鉴赏,

对诗歌基调的评析等方面,也有从读音韵律的角度来鉴赏的。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具体体现,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奔流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浪漫的想象,巧妙地夸张彰显出诗人浪漫洒脱的气质。“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说,诗乐舞是一体的,是个和音乐是同源的。4有研究者从音韵的角度赏析,认为这首诗从声音层,画面层,情感层都体现了它的抒情性。是个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它不同于别的文学体裁,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多可以传唱,韵律度四个美感的实现起到了和大的作用。


从考证的角度研究的学者主要遵循一种事实求证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作者的思想,诗歌的艺术都是其次的。如何还原历史的真实,给人们一个真实的精确的文本才是关键。这种历史探究的精神在《将进酒>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将进酒》的创作实地考证;二是对诗歌原文本的考证;三是对诗歌中提到的“主人”究竟是谁的问题的考察。这些“考古型”研究者认为《将进酒》大致是李白于天宝十年秋在“石门山中”6所作,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也无法辩解。《将进酒》的原文究竟怎样,今人亦不得而知,但有人将我们现今通用的文本和敦煌手写本对比,认为《惜罇空》才是原本。诗歌中的主人有人以为是指“丹丘生”而非作者本人。究竟这些说法是否真的是事实一般人已经很难说清楚,这种研究的意义何在唯有历史可以验证。

从深层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最为集中的是对诗歌中“酒”这个意象背后意蕴的挖掘和对酒文化研究研究者认为李白白纵情饮酒其实是蕴含着深层的社会原因的。“李白白的纵酒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盛唐社会政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官场的腐败与诗人追求美好政治理想的矛盾,才是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5在长安的三年,李白对朝廷的腐朽和官场的黑暗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初入官场时满腔抱负都被现实的残酷生生撕碎。在写作这首诗时正是李白被赐金放还,李白满怀悲愤的心情离开长安,内心已经深知理想难以实现,却又不甘心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唯有寄情于酒,“举杯消愁”了。另一种研究单纯从酒文化的角度来看酒与唐诗的关系,这种观点认为“诗是酒之华,酒乃诗之媒。”酒对于诗人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酒壮英雄胆,诗使酒化俗为雅,提高了文化品位。就能激发是人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7)李白诗歌中的酒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更是唐代酒文化的真实写照。除了研究李白诗歌中的“酒”,目前还有些并比较新的研究视角。有学者认为“李白的《将进酒》并表达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怀才不遇’的悲愤,淙流水一向的隐喻、文本的内部叙述、文本互文本性、诗歌的叙述对象、作者的身份等方面考量,《将进酒》书法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形上悲歌,是道教徒视野关照下对生命有限性的痛苦及其超越方式的形上追问。”李白白深受道教文化影响,形成了追求遗世独立,渴望精神的超越的思想境界。因此有人以为,李白的痛苦是超越生命之上的精神的苦痛。

“比较研究”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对《将进酒》的研究也不例外。这种研究又可分为两类:跨学科研究和文本之间的研究学科研究研究者开创的一种新的研究角度,有人从物理,传播学,诗歌英译等不同角度重新解读了李白的《将进酒》“人类对大自然的感知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诗歌就是一种通常的表达方式,理学与诗歌这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之间也有相同之处。从物理学的角度解读《将进酒》另有一番趣味,也加强了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之间的联系。8理工科的研究视角给这首诗歌一种全行的阐释,用一些另类的专有名词不得不说是一种增加趣味的方式。者也反映出人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紧密关联。还有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分析李白的心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李白的“镜中我”9自我的形象,现实中的“我”不断压抑自己,渴望达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懑不平;而“镜中我”虽渴望实现理想和抱负,但乐观豁达的本性是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从而完成了人格上的统一。另外一类研究主要是将李白的将进酒与其他篇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其异同。这里又可分为两种:与外国文学研究和与李贺同名诗歌比较。研究者主要分析了“及时行乐”思想在中中英文学中的体现。研究者指出“同样是‘及时行乐’主题,西方多用于表达爱情,而中国更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由于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同样的观念却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理趣。这不仅仅是文学的不同,更是东西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李白与李贺的《将进酒》有同有异,有些学者对两首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情感表达等进行了细致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d04157f01dc281e53af0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