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稿》,欢迎阅读!
《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稿
申请人:肖和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矛与盾的集合》。首先说教材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矛与盾的集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并装上履带,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2. 说学情: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3. 说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理念出发,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并结合看图,在自主和合作探究中体会发明坦克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发散思维。 4. 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法、演示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2、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课本及多媒体课件的双重讲解让他们自主探究坦克发明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对教学做了以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图片演示法,让学生观看五花八门的矛和盾。并从中让学生明白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作用。然后通过学生示范法(把铅笔当做矛,课本比作盾),演绎发明家与朋友手持矛和盾比赛的场景。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 细品词句:“难以招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2. 演绎感化:通过学生的演绎,尤其是学生“矛”的来回转变,让学生亲身感受“盾”太小从而想出:铁屋子
3. 细读感悟:全班读第三段,由铁屋子明白“固然”安全,可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读第四段,转而“开个小洞”装炮口。最好还能跑,得装上履带。 4. 图片展示:看看这庞然大物在战场上的运用。敌军害怕,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三)总结思路,说明道理
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即发明家集合矛与盾的优点发明坦克。
2. 四人小组读读2、3、4小节,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划划有关的词句: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开小洞-------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3. 请同学上台填写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思维训练,畅谈收获:
“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学生纷纷议论: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的主线,体会发明家遇到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最终集合矛盾,发明坦克的过程。 25.矛和盾的集合
他发现 盾太小 ,想到:做铁屋子 发现 不能进攻 , 想到:钻洞伸“矛”
发现 不会跑 , 想到:装轮子,安履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ce1078a45177232f60a2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