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2024-03-05 20:2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红与黑,于连,形象,人物,分析
《红与黑》“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红与黑》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是法国玻旁王朝复辟时期,在这一时期,历史出现了短暂的倒退,社会迅速转型,贵族与资产阶级力量共存并相互对抗,这一切现象使得青年充满了迷茫与矛盾,于连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青年。

于连是个有才华也有理想的青年,他小时疯狂地崇拜拿破伦,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他认为拿破仑“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然而他却生活在复辟王朝时代,不能借助穿上拿破仑军队的军服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便寄希望于穿上教会的“黑袍”来成就自己。于连不仅选择了一条违背自己初衷的成名道路,他更是被判了自己原来的信仰,这就使得他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生不逢时”与“怀才不遇”让他对贵族感到愤怒与不满,然而他到教会学习;与张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交往的目的又是为了挤入贵族社会。于连拥有俊秀的外表和过人的才华,这是他自傲的资本,然而在那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于连拥有的才华与自己地位、荣誉极不相符,因此当他面对复辟贵族时高傲反而使他感到自卑,并产生出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上进心。例如:于连无意间触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


一下子缩回去了,于是于连以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决心必须握住这只手并最终和瑞娜夫人发生了奸情;他对玛特儿也是一样,她只是于连往上爬和用来满足虚荣心的工具。

于连选择了“不能他们打倒就加入”的这条路,这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原有的信念,放弃了对理想的追逐与思考。或许于连面对的一切是每个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都要面对的,在这样的时期青年失去了一切理所当然的东西,包括信仰、理想、价值观等等,有人会坚持思索和对现实得反抗,然而更多的人会选择或被迫选择随波逐流,于连真正的悲剧不在于他的死亡或他“奋斗”的无果,而在于他在病态社会的环境中被异化从而背离了自己的信仰,他虽然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奋斗,但他一辈子没有为自己而活,一个有才华的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就这样在社会中沉沦了,这才是最可悲的。

作者司汤达最终让于连选择了主动要求死刑,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如果于连接受了瑞那夫人和玛特儿的救助那么最终他可能会有个好结果,可能前半生的奋斗不会化为泡影,然而他们有这么做,在临死前他看清了这个社会的丑恶和对自己的扭曲,在法庭上他做了一通慷慨激昂的陈词,在这一刻他才做回了自己。

我想司汤达的用意是想通过于连最后的反抗告诉读者,如果于连早点觉醒,坚持自己得信念,坚持反抗就不会付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55f11b5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