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洋务运动》说课稿 黄石八中 周润吉》,欢迎阅读!
洋务运动说课稿
黄石八中 周润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黄石市第八中学的周润吉,我今天参赛的说课篇目是《洋务运动》。之所以选择本课作为参赛篇目是因为洋务运动与我们黄石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正是由于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对黄石大冶铁矿的开发,对汉阳铁厂的创办,才奠定了如今黄石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基础,使我们这片壮丽的湖山成为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祥地。可以说,黄石就是洋务运动催生的一座城市。所以,学习本课对于黄石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开篇。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各个阶层在国家饱受外来侵略的屈辱,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的一段历史,而洋务运动无疑是这段历史的开端。它虽然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而做的一次失败的挣扎,但却为近代中国推开了面向世界舞台的大门,实实在在的走出了向先进的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为后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探索奠定了经济基础。所以,本课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上述要求,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和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和失败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通过开展“我眼中的洋务运动”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合作探究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学生辩证看待历史的科学历史观,树立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文明以造福国家的世界观;通过让学生了解黄石地区洋务运动时期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
三、学情分析
孔子曾提出要“因材施教”,所以,正确认识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的给学生定位,是上好一堂课、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本课针对的是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初二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后,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对于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时间、人物、地点、影响、作用等都能够予以识别,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事物的认知仍以感性为主。所以,识记层次的内容,完全可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对于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内容,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启发和引导,才能够达到相应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确定以下内容为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确定理由: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在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史实。同时,全面了解其概况,也是分析其失败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前提。而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使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的必要条件。
难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确定理由: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为缺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因此在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评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为突破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分组交流法等多种教法,
1
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渗透了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六、学法指导
有效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情,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导学案辅助法、自主体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来学习本课,从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学过程 (一)总体理念
新课标中提到:“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在本课教学中,我借助本地独有的历史资源优势,指导学生在课前查找黄石地区开展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查阅乡土历史教材《黄石历史》,或上网查询,或直接参观有关厂矿和博物馆,亲身体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授课过程中,引入黄石历史,组织活动让学生谈亲身感受,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艰深的理性认识为浅显的感性认识,促进了重难点的突破,又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观,也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二)过程详解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前准备 采用导学稿预习法,能让学生的预习目1. 精心设计导学稿(见“附1”),做到了重点突出,设问科学,层标更加明确,有的放矢,有助于提高课层递进,环环相扣。 堂效率和目标达成度,也培养了学生自2.将导学稿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完成3、4、5主学习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3个题。 步骤,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3.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查找黄石地区开展洋务运动的史料,力,有助于突破本课重难点,另一方面完成导学稿第8题。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树
立起地方史与国家史紧密相关的历史观。
环节二:新课导入 由身边的事物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
展示号称“世界奇观”的《亚洲第一地矿采坑——黄石大冶铁矿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并有助于学生天坑》图片和《黄石铁山区人民广场张之洞塑像》图片。教师提问:对家乡产生自豪感和热爱之情,使学生这两幅图片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正是张之洞在从上课伊始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洋务运动时期对大冶铁矿的开发,才奠定了如今黄石作为重工业城市当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的基础,张之洞对于黄石的发展功不可没。教师提问:洋务运动还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又创办了哪些企业,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作用和地位?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三:分析背景,感知目的 分析背景和目的,有助于突破本课难1.展示《鸦片战争示意图》、《圆明园残迹图》和《太平天国场景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而通过展示图》,让学生回忆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太平天国对清朝的影响,从图片和材料,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而引导学生得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即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困。 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2.教师设问:清政府决定如何应对内忧外患?并展示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应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来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的结论,再结合背景,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环节四:展示成果,全员诊断 这部分内容虽是重点,但属于识记层
教师提问:洋务派为达到目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是本课重次,因此,教师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点内容之一。教师邀请一位导学稿预习完成较好的同学使用多媒体展生,通过课前预习,个人展示,集体诊示台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要求其他同学比对自己的导学稿,查断,最终完善四个步骤,由学生自主完漏补缺,或提出异议,全班共同诊断,完善导学稿答案,从而落实本成对重点内容的掌握,体现了学生主
2
课重点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比对过程中,教师穿插提问:洋务运动时期在黄石地区创办了哪些企业?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些企业对近代黄石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节五:视频展示,突破难点
教师首先提问: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播放视频《李鸿章的反省》。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片中李鸿章形象的比喻和洋务运动的目的,并回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即统治腐败,管理落后,感悟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触动腐朽的封建统治根基,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环节六:分组探究,史话史说
教师提问: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了,但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否毫无意义?然后组织学生以导学稿第8题为中心,开展探究活动“史话史说——我眼中的洋务运动”。具体做法:
(一)分组交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1.通过何种方式查找有关黄石开展洋务运动的史料? 2.查找了哪些相关史料?
3.运用查找的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开展是否毫无意义?”这一问题的看法和理由。
(二)成果汇报。各组将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并选派一名代表将结果向全班汇报。
(三)教师点评,对问题完成较好的小组和个人予以表扬,对完成较差的则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知识上的纠正。
(四)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归纳出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即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环节七:课后小结,梳理知识
通过打油诗的形式对本课进行小结,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
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环节八: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教师课后布置一道开放性探究题:
黄石铁山区为推动本区经济发展,以近代洋务运动遗产为基础,力图将铁山区打造成“世界铁城”。请你结合今天所学知识,为铁山区的此项举措提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设计的说明,谢谢!
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对黄石历史的考查,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树立地方史是国家史的一部分,两者密不可分的历史观。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本环节,我通过展示视频,营造历史情境,给与学生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避免了空洞的说理,节省了时间,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另外,视频展示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一内容既是重点,亦是难点。根据初二学生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认知水平特点,我借助黄石独有的历史优势,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变教师讲授为学生体验,亲身感受身边的历史,化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大大降低了认知难度,强化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分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掌握合作探究、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性思维。分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入黄石历史的内容,为学习这一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的爱乡热情。
打油诗,朗朗上口,既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又有一定趣味性,便于学生熟记、掌握,起到了构筑知识框架和巩固新知的作用。
本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以史鉴今,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树立学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价值观,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540a05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