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2022-12-27 05:28: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欢迎阅读!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初级社会群体中人的社会化的不同结果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三个案例来分析,初级社会群体对人的社会化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婴儿-儿童时期,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难以改变的。 【关键词】社会

初级社会群体? 就我们目前所学得知,人是社会的主体。人要成为社会人,就必须从出生开始,不断学习参加其中的社会群体的知识、规范、价值观和生活技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整套信念、习惯和行为规范,达到与社会融合的过程。这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2幼儿园,学校。城镇儿童很早便被送入幼儿园,接受专职照顾和教育;在家长和老师的高期望严要求下,儿童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极易产生分化:受到老师青睐的孩子更加自信甚至骄傲,而老师不太关心的孩子则趋于内向自卑。相对于农村孩子(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传统模式)从小在一起玩耍打闹,并没有高下之分,城镇中过早产生的分化对孩子的影响十分不利。? 3,大众传媒。一般认为,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资料示:现代中国都市社会中,一个7岁的独生子女在一个月获得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可能还超过)传统农村环境中一个70岁老人终生所得到的信息量。? 本文将就三个具体案例,分析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因素的作用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其中着力于初级社会群体(即包括家庭、学校在内的青少年关系最为亲密的群体)作用,本文的案例之二、之三也将简单涉及到大众传媒作用的评价。? 案例之一:两个表妹的成长——基本社会话的案例? 我的舅舅和小姨各有一个女儿(之后分别简称为AB,几乎相隔整整一年出生,而我比他们大了10多岁,因而,她们的成长过程我是亲眼目睹的(这一阶段属于基本社会化过程中的婴儿-儿童-少年阶段)。而下面的分析和评述将主要把她们置于这个大家庭中,分析这个家庭中的其他9个人(她们各自的父母、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以及我和我的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解读她们各自性格中的共性和个性以及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关于人的基本社会化问题的一些初步结论。? 1、基本社会化的结果:共性? 勿庸置疑,两个小家伙在家中都是掌上明珠,其父母都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溺爱的问题,而由此衍生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她们的性格发展是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的,因而在学习社会行为规范中也显得不足。例如,她们非常爱玩水,玩的起兴时会将家里所有的盆子、杯子全部利用,装满水泼得满屋都是,而结束后却不会收拾,扔在那里了事。出于女孩的天性,她们在玩“过家家”游戏时,也会利用上全部可利用的资源,如毛巾被、床单、围巾、甚至母亲的化妆品,同样,玩到败兴时也时甩手就走,而家里已经一片狼藉。而父母出于小孩天性的考虑,不加追究,任其所为,最后的收尾工作自己代劳。? 以上现象是当代孩子中的普遍现象。根据艾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论和“认同危机”理论1963,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出现,“如果父母认识到他们的小孩需要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就让他们那么去做,这样儿童就会感到,他们能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们的冲动、他们的自我以及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儿童有时候会感到怀疑,或者,甚至害羞??当父母没有耐心而代儿童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那些事情的时候,儿童就强化了这种怀疑。儿童进入其他发展阶段以后,就会更加感到害羞和怀疑而不是自主,这就影响了他们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的自主意识的获得。”?社会化的一个基本任务在于:使人学会约束和控制自己,减少生物性和增加社会性,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上述放纵孩子的行为的后果将是孩子缺乏责任感和独立性,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缺乏扮演一个完整的社会角色的能力。? 2、个性差异? 两个小孩的个性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比如,小姨的孩子A更加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更强,行为非常大方,但是自我优越感很强;舅舅的孩子B在这些方面比较差,而且个性比较自私、小气,但是学习成绩更好。? 据我观察,这跟她们从小的成长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小姨和姨父都是做生意的,平常非常忙,所以A很小就长期在外祖母家生活,而且更多的是受到我母亲的教育(我家和外祖母家非常近,而且我母亲是幼儿园教师)。此时更多的事情是需要她自己去做,遇到问题更需要自己去处理。而我舅母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工作,所以B在家里呆的时间更长,而且很长时间内,即使两个小家伙在外祖母家玩得非常开心,该回家的时候还是很不情愿的回家,主观上绝对不肯在外祖母家睡觉。? 而另一方面,A的家境如上可见,比B要好很多。这样的结果是,B从小被更多的教育要节约,对外则表现得更加小气、甚至吝啬。而A则比较大方(因为她有这个能力)? A的成长模式是:在外祖母家,两位老人都因为“隔代亲”的缘故,所以A想吃什么零食都尽量满足;另


外,由于经常叫她去买酱油、豆浆等东西,往往找的零钱没有特意向她要回。所以尽管家里严格控制给她零用钱,但是她依然存了自己的“小金库”,她的节约大致是这样形成的。在上学回家住以后,由于父母较忙,已经自己学会煮面、洗衣服。然而,她的家境因为较好,所以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后来回家住的时候,对自己家的保姆常常表现得相当不客气,跟B一起玩耍时也总以大姐自居。? 3、性格倾向与角色期待? 在观察这两个小孩的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虽然二者都跟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比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但是二者的性格都更倾向于父亲。外祖母常常说A:“没把妈妈的好脾气学到,倒把爸爸的坏性格学得像!”弗洛伊德对这种现象似乎有他的解释,这里不做讨论。这需要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不同上去考虑。因为她们的父亲都是平时跟孩子嘻嘻哈哈,但是关键时候还是由父亲大打出手(我曾见姨父用皮带使劲抽当时还没上小学的妹妹)。由于责打的状况出现较少,所以她们跟父亲没有出现逆反情绪,还是相当亲近的。而母亲则显得琐碎一些,平时批评教育很多,但是仅仅在口头上,反而让孩子觉得罗嗦。A曾经当着母亲的面说她妈妈不关心她。这其实是她心理的一个对比:学校里的同学母亲回常常去接孩子,而自己回到家则常常自己找东西吃。虽然也有“跟妈妈进超市我从来不看价钱”的满足,但是心理上的空虚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父亲,她则没有形成这种对比。因而,尽管可能心理上更亲近母亲一些,但是她们更认同父亲,更倾向于把父亲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 另外一个是:我和我母亲的存在对她们成长所施予的影响。由于我母亲是幼儿园教师,所以在家里她常常充当了教育者的身份,而且她会从不同于一般家长的角度对孩子的发展目标做出预计。同时她的话在我舅舅和小姨那边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我在这之中的意义也很显着。因为我比她们大了10岁,而且一直成绩优异,是典型的好孩子形象。因而我被家长当作范本,当作榜样教育孩子。我母亲也因为对我的教育被视作成功案例,而她的话也就更加权威。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小姨和舅舅是按照我的形象,来对自己的孩子做出角色期待。也就是说,她们的家长只是看到了我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不知道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样反而造成了一种反作用。因为她们不可能复制我的状况,也就跟她们父母的期待产生差距。而这种期待对两个小孩而言,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上文所讨论的关于我两个表妹的状况,是很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而下文所要讨论的案例则比较罕见。?三、室友的变化——基本社会化失败的案例? 一般而言,人的基本社会化是到青年时期完成,青年的社会化不应当列入再社会化范畴的。但是L的经历相当特殊,是由于以前的社会化不再适用,不得不重新接受新的观念。? 室友L在刚来北大的时候十分不适应,常常回来跟我们说:“哎,我今天看见有人在路上搂搂抱抱,我都替她们羞愧啊!”而嘴里常常冒出的词汇是“你的那个对象”(而不是“女朋友”)、“那个女同志”(而不是“女士”、“小姐”或其他);到第一学期期末甚至写了纸条贴在墙上提醒自己,今天看来纸条的内容依然触目惊心:“十八年修身养性,克己复礼;半年来功亏一篑,丧心病狂。若不能悬崖勒马,就去死吧!”到那个寒假放假回家,我们对他的精神状况都非常担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室友L的成长经历是一般人所无法具有的。他是湖南益阳人,他父母都是监狱狱警,而该监狱设在洞庭湖的一个小岛上。所以他从小都生活在这个岛上,几乎与世隔绝。直到高中才到区中心的一所中学当住读生,几乎足不出校,一到周末立即回家。所以,即使是他走出了小岛的环境,依然是几乎与社会隔绝的(我们知道,校园总是最单纯的群体)。他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等等都主要来自于家长的灌输。而家长的特殊身份(我们知道一般只有囚犯才会进行被动的再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的实施者主要是狱警),造成了他的思维观念显得跟现在学生中的主流思潮格格不入,特别是在北京大学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已经18岁的他,面对的社会确实与之前所获得的思想观念、文化、行为规范截然不同。他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差距,以及在他心中引起的波澜和挑战,这种现象我们可称之为“社会性断乳”。但是他必须接受这种思想文化,必须与之融为一体。因而,可以说,他的基本社会化是失败的,而不得不进行再社会化。? 而他在进行再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极为痛苦的。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他第一次具有独立性。在进入大学以前,其社会化主要是来自外部的社会影响为主,除学习之外的许多事情,无需也无暇去思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已经由家庭、学校为之界定。他离开家庭和熟悉的中学环境,以前被成人强化的环境不复存在,对社会事务和自我行为的反应主要靠自我去认知、判断、决定,而这种突发的转变让他措手不及。这种状况有学者称之为“外在惯性和内化转折的冲突”。而而现在他的状况也仅仅是容忍其他人的那些以前他不能接受的行为,但是思想上决不认同,也决不会亲身去做。可见儿时的观念的根深蒂固。? 值得提出的问题是:大众传媒在这其中是否扮演了什么作用??据我了解,L看的电影电视剧比宿舍其他人都多,而且可以将各个电视剧电影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但是,那些电视剧里面充斥的暴力、凶杀以及现代的观念为何没有植入他的大脑?我的分析是:由于他生活在监狱区,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43c6e2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