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文学形象赏析之生死至情杜丽娘》,欢迎阅读!
59 古代文学形象赏析之生死至情杜丽娘 李珍 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摘要〗杜丽娘在自觉不自觉地反抗着父母对自己的禁锢,反抗着当时的封建礼教,如果说《惊梦》是她无意识地于梦中违背了封建父权制对她的教导,那么《寻梦》则是她有意识地丢弃了封建专制文化对她的钳制,开始了追求幸福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封建礼教,个性解放,思想进步性,女性主义封建专制文化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阅读赏析课也是必不可少的。《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明朝晚期,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压迫更加严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是因为封建社会沉重氛围的压迫,让人在几乎窒息的情形下只得奋起抗争,杜丽娘就是一个典型的追求自主婚姻、反抗社会黑暗环境压迫的形象。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其生活的时代正是封建社会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一切禁锢人(尤其是妇女)的思想都大行其道,其所在官宦之家,更是一个封建正统思想的坚决拥护之地。在后妃之德、《女鉴》、《女训》大行其盛之时,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十分艰难,她难出闺门一步,连平日在绣房小憩片刻也要遭到父母的责难。二八嘉年华,正是好韶光,况又值二月春光无限好,作为一位正常的少女,哪个会不春心萌动呢?杜丽娘也难出其外,一篇讲述后妃之德的《关雎》就引动了她的无限情思,所以她才会大胆趁父亲不在家而去赏春游园,跨出了她违背父母之训的第一步。
杜丽娘对自己的容貌是颇为自许的。“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添,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醉扶归])就表现出了她的惊人美貌,可是这般美貌,却也如同深院春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美貌,并为其无人赏识而兀自叹息。“中国历代对女性美为人称道的刻画,几乎都未逃出‘男人审视下’的模式。例如,罗敷之美是在旁观男性的反应中衬出;黛玉、宝钗之美,在宝玉眼中写出;……这种男性的带有支配欲或潜在占有欲的目光逼视,必然使女性美向柔弱的惹人怜爱垂顾的方向演变。”可是杜丽娘之美却从她自己眼中析出,无怪乎后来人们会说她“倾诉自己美貌的被埋没和爱美的性格不能表现,带有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杜丽娘表现出了她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懂得了自我欣赏并同时希望可以被他人所欣赏。
在《惊梦》一出中,杜丽娘不但偷游了后花园,甚至还在花园中“隐几而眠”,还梦到了一位书生,成就云雨之欢。“社会权力对性的扭曲在整个古代文学的视野中,女性美差不多总是以客体的面貌出现。她们在男人的爱欲为中国古代小说所仅见。”可是在《牡丹亭》中《惊梦》一出,却由杜丽娘自己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位少女的苦闷、好奇、恐惧、惊喜等性心理情绪,使她不再成为男性性行为中的客体,而是自己性幻想中的主体。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的思想进步性。
杜丽娘在自觉不自觉地反抗着父母对自己的禁锢,反抗着当时的封建礼教,如果说《惊梦》是她无意识地于梦中违背了封建父权制对她的教导,那么《寻梦》则是她有意识地丢弃了封建专制文化对她的钳制,开始了追求幸福的实际行动。梦中的一切无法在现实中重现,可内心的渴望又时刻煎熬着她那颗爱好自然、向往爱情的心,在这种双重压抑之下,杜丽娘郁郁而终,但是,在“爱情与死亡的较量中,她自豪地宣称她已经在梦中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她有了情人。与其说这是她对春香吐露了真情,不如说她是对礼教宗法制、对死亡宣告她的胜利。”
《牡丹亭》以杜丽娘之死写出她要找到爱人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结合了。杜丽娘正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这表明作家对现实的态度是十分清醒的。正因为如此,杜丽娘才会是在梦境中见到柳梦梅并与之有了交集。在汤显祖这部《牡丹亭》中,所展示的正是一部“情”与“理”的交锋史,“情”代表着人们正当的欲望和要求,“理”则指的是理学家维护封建秩序的一套理论。他以杜丽娘为情的化身、欲的代表和爱的象征,表现其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甚至整个封建社会大环境的抗争,争取其为人的正当权利。因而杜丽娘之死并不代表“情”的失败和抗争的结束,它反而表明这种抗争已经进入了更深一层状态,表明杜丽娘反抗性的加强。为了情,杜丽娘可以由生而死,死后回生。殿上见驾,杜丽娘与其父杜宝的一场争辩,使
得杜丽娘所具有的反抗性又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冥顽不灵的杜宝坚持不认女儿女婿,杜丽娘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表达了自己即使不做杜家女儿也要当柳郎妻子的决心。在个人追求与封建家庭的两难选择中,尽管她悲痛欲绝,却还是不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即使与父母分离。这充分体现了杜丽娘作为一位女性的个体自主性和独立性,她不再是封建家庭管制下的附属物,她有了个人的追求,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相反,在整部《牡丹亭》中,作为男主角的柳梦梅反而处于次要的地位,往往陷于被动,他的反抗性远不如杜丽娘之强,他的主动性也不及杜丽娘之大。
尽管《牡丹亭》不是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斗争史,但它却在很多方面初步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而这正是它长久以来获得人们无限青睐的魅力之一。通过古典文学中典型人物的赏析更能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2]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周力、丁月玲、张容.女性与文学艺术[M].辽宁: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 [4]徐朔方.徐朔方说戏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8c45f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