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记忆观引导下的档案转型

2023-01-24 14:2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档案记忆观引导下的档案转型》,欢迎阅读!
档案,转型,引导,记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档案记忆观引导下的档案转型

作者:周玮

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04

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以档案、记忆和知识为主题进行了探讨。档案是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在现代社会已经具有了它除保管作用的其他意义,为了充分发掘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就要积极引导档案转型,档案记忆观为档案转型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上个世纪末期,档案记忆观兴起,这种观点是把档案与社会联系起来,把档案的记忆提高社会的记忆,并且证明其科学性与必要性。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也以档案、记忆和知识为主题探讨了档案记忆的内容,在此之前,档案一直作为国家历史资料社会民族资料的保管者,它的物理意义更被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在不断的质疑声中,在群体的演变和更替中,以克服各种危机的方式,经受社会发展的严格检验。 1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础

档案记忆观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哲学和方法论指导,社会记忆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石,后保管时代档案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档案学的理论依据。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全球,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把档案看作一种社会现象,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思想。档案一直被看作是静态的、没有思想的、记录历史进程的载体,后现代主义对档案的影响颠覆了公众对档案的看法,它成为了一种与社会融入,并能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其中,特里库克指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生活在社会里,如果我们要了解当时的档案的形成,我们就要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档案学者开始反思传统档案理念,他们关注以前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和少数族群的档案,他们思考档案与权力的关系,他们主张档案由面向国家转向面向社会,档案保管者应该成为社会记忆构建者。 (二)社会记忆理论

起初,记忆被作为一种生理现象来研究,后来人们认为记忆分现实和潜在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现实存在形式是人们把当下需要的知识、需要的理论、从档案中提取出来,这部分可提取的知识就是一种可提取的记忆;潜在记忆是知识体系以图书、文字等方式保存的一种形式。社会记忆理论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明成果,通过信息技术、编码等用档案的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式提炼、保存的过程的总称。社会记忆具有流动性、多元性、传播性、传承性、集体性等特点。

(三)后保管时代档案理论

传统保管理论注重对文件图书实体的保管,新的保管理论的提出让人们对传统保管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新保管理论侧重对文件的形成方式、文件形成者、文件形成过程中相关联的职能、知识结构、目的和意图的关注,这种对传统文件保管的颠覆叫做后保管理论。学者丁华东认为,档案的记忆与传承价值很高,应该对档案管理和它与社会情景的关系重新认识,档案工作者也要对自己的职业重新审视。 2档案记忆观的基本内涵

(一)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不可替代的要素

社会记忆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和物质文化载体在时空要素和关系互动中传承,而档案是传承社会记忆的媒介。档案也可以与社会记忆相互作用,比如档案对社会记忆的保护、传播、收集、强化等。档案对社会记忆还存在反作用,人类为了突破人脑记忆的限制,通过做记录的方式保存信息,从而形成了档案,但是档案的话语权在统治者手中,它从来都是为权力阶层服务,统治者决定了档案资料的生死,我们之所以能看到那些档案,只不过是权力者允许它们被记录保存下来。

(二)档案工作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受控选择机制

档案馆是一种社会记忆建构的社会选书机制。通过对档案的鉴定和选择,决定哪些历史要被保留,哪些历史需要被传播,以及哪些历史需要严加封锁,以此形成的馆藏结构框定了社会记忆的基本内容。档案馆的开放和传播发挥着档案对社会记忆的引导、控制、搭桥功能。档案馆对社会记忆的选择也受到权力的控制,因为国家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是档案产生的先决条件,档案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家服务的,比如记录战争、事物、发展,它自然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三)档案工作者是建构社会记忆的能动主体

档案作为记忆的载体是通过档案工作者的构建而存在的。如果选择了一个记忆进行保留,那么必然有另一个记忆被销毁,档案工作者在选择记忆被遗忘还是被记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档案工作者不要再成为被动的文件保管者,而是成为积极的记忆构建者。在主流档案馆保存的资料之外,社区档案馆也得到强化和重视,档案保管者已经逐渐成长社会记忆的构建者,他们与美术管、博物馆、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成为社会记忆的建筑师。

三、档案记忆观引导下的档案转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76724b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