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与橡树的爱情

2023-03-01 04:10: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木棉与橡树的爱情》,欢迎阅读!
橡树,木棉,爱情
木棉与橡树的爱情观

—读《致橡树》



范聪

中文11201

摘要舒婷《致橡树》阐释了男女爱情平等独立的关系,女性要像木棉树那样独

立、坚强、 自尊 自强;男性如橡树的伟岸,坚实、牢靠。在诗出之时是对女权独立意识的呼喊,是对平等独立爱情的向往;在当今社会木棉与橡树的爱情观也有其不可取代的影响与价值。

关键词:爱情;女性意识;当代意义;致橡树;独立

这首诗写于1997年,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苦难历程,重新在历时废墟而站立起来的中国女性,应如何看待爱情?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定位?

一、 平等独立的爱情观

《致橡树》中作者以木棉和橡树等意象作为客观对应物,阐述了理想的爱情。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攀援的凌霄花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更不能“炫耀和高歌”

其次:诗人又用排比句式.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泉奇制胜一源一味送出清凉的慰藉;险峰则为了衬托你的威仪”;还有日光奉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还有春雨,只是滋润了对方的心田„„这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一的奉献.却锝不到应得到的温暖。

这两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作为爱的前提,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的潜流影响.也是封建道德在我们民族心理上的积淀。诗人用排比句,以坚定不移的否定词语,表达了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否定依附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绝不像”“绝不学”;在否定奉献性的爱情观时诗人用了“也不止像”“不,这些都还不够”;作者在直言不讳地否定己所不欲的爱情观后,便酣畅淋漓地抒写对爱情的向往:我必须是树。/你近旁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诗人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的自我独立意识展露,接下来的树与树的告白:“根,相握在地下/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木棉与橡树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偎,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因为爱而产生联系,他们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相互尊重,在困难中他们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他们深爱着对方爱着对方的一切,他们的爱坚贞不渝,他们的爱平等独立。


二、 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国传统爱情诗,从女性角度抒写爱情的并不鲜见。比如,诗经里的《氓》乐府诗《上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剪梅》 (藕香残玉簟秋),朱淑真的《秋日偶成》《清平乐》(恼烟撩露,留我须臾往。)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这些作品皆以女性口吻,或曲折委婉地讲述痴迷于爱情的不幸,或大胆直白地诉说对爱情的忠贞,或深切执着地表达美好的爱恋、无尽的相思„„。然而,无一例外地,它们都足失去自我的,女性的主体意识是缺失的,爱情和婚姻几乎是全部内涵,甚至决定女性一生的命运。因为在封社会,女性。直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权力被男权社会吞噬,她们丧失自主权,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英国著名作家、女权主义运动领袖波伏娃也因此把女性称为“第二性”。然而,《致橡树》和传统爱情诗截然不同。舒婷从女性角度出发,又能突破传统局限,表现出现代女性的独立立场和价值尊严。<致橡树》以女性视角切入,一开始就大胆冲破传统羁绊,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我如果爱你”,诗歌第一句以“我”与“你”的对话开始,不容置疑地宣告女性和男性一样拥有自己的独立话语权。之后又以木棉象征女性,把女性放在一个和男性对等的地位上追求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在木棉与橡树的爱情中,木棉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木棉就是新时代独立个性女性的一种象征。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也是诗人对实现女性平等自由的一声呼喊。这在当时中文化大环境下,大部分诗人在缅怀文革伤害的时候,舒婷一种娓娓道来的诗歌,给了那个时代女性温暖的关怀 ,给他们的思想给予了引导,有着当时时代意义



三、《致橡树》的当代意义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青年人对爱情的选择,从大处说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从小处说关乎个人的婚姻、事业甚至人生选择。然而,当代人的爱情观却十分混乱,是非判断不清,价值观模糊。从“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种把爱情当作消费品,到“这就是爱,稀里又糊涂”的跟着感觉走,再到“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享乐主义,都折射出青年人在择偶方面重物质轻精神,重个人感受轻道德理想的时代特点。显而易见的是,《致橡树》里提倡的爱情理想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然而,在今天,它所倡导的平等独立的爱情观,以及对爱情的坚贞,对精神的追求,风雨同舟的支撑。同甘共苦的信念,却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应该成为润泽当代人干枯心灵的一道清泉,成为抵抗物质化爱情的一道清风。 因此,《致橡树》的当代意义至少有两点:

一是重新建构爱情观。首先,爱情要以自身的独立为前提。这种独立对当代青年来说,最核心的因素是经济上的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有人格的独立,才能做到自立、自强、自尊,从容对抗物欲的诱惑。其次是平等意识和精神需求。因为爱情并不是占有,不是如萨特所说的“所谓爱情,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自由的阴谋占有。”真正的爱情是纯粹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是两个灵魂在一刹那间的美丽相遇!

二是唤醒男女平等和女权独立意识。随着时代进步。经济发展。文学发展,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的大环境。女性意识随着经济发展,在国外不断得到强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3349f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