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设计教学案例食物消化吸收过程》,欢迎阅读!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设计教学案例“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 赵义芳
摘要 本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来进行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教学案例设计,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及反思。
关键词 生活实际 学习背景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学习者今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可能抛开以往的学习所知、生活经验,这些将来或过往的生活实际都将成为继续学习的背景,必然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而且影响是无法忽视并且巨大的。而新生物课程标准也表明:在原来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要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本案例以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节中有关“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内容为例,说明如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一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人体消化系统如何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实际教学中一般可以分成三部分“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共需要三课时。“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作为其中的第二部分,是在学生已学习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及具备一定饮食营养生活经验后,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的进一步分析和归纳,是该章节中的教学重点;因营养物质的消化分解、吸收过程与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生理变化有关,对还处于八年级未接触化学等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所以也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学习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已知,又要把握教学深度、促进深入的分析和归纳。而这些也都表明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归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吸收过程,概述食物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2.2能力目标: 通过回顾各消化器官的作用、观察分析人体消化吸收示意图等相关信息,阐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消化吸收相关的生活现象、解答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消化吸收对维护健康的具有重要作用,体会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3.教学重点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在消化系统中的被消化、吸收的过程。 4.教学难点: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分解的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5.教学准备
5.1多媒体课件
5.2预先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关消化吸收的生活现象,并记录由此产生的疑问。 6.教学过程
6.1板块一:复习已学,强化背景知识,为继续学习做铺垫
消化系统是消化吸收的结构基础,它的组成和主要器官的作用是上一节教学的主要内
1
容,在内容上来看本节教学是上一节课的重组和深化,复习已知,既是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也是引导其审视已知进一步产生疑问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版块具体设计如下: 6.1.1 热身活动一,“看谁记得牢”,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 呈现课本中消化系统示意图,让学习对照上节课上熟悉的图示抢答,说出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例如,“口腔”——牙齿咀嚼、舌搅拌,使得食物与唾液混合成食团;“肝脏”——分泌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等。 6.1.2 热身活动二,“看谁看得准”,为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由于本节课在后面的学习活动将围绕课本中“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示意图”展开,而该图示中对消化系统各部分的处理与前面的图示有一定区别,比较抽象,为了能使学生顺利开展后继的自主探究,必须化解该难题,因此设计了“看谁看得准”环节,呈现课本中“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示意图”中消化系统结构部分,让学习在该图示上也能明了所指的各消化器官,这同时也是以已学已知为背景的再应用。 6.1.3 归纳已知,深入思考,拓展未知 引导学生在熟知消化系统的结构后,进一步归纳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形态的变化:食物→食团→食糜→粪便,并且提出问题: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将背景知识与经验深化,促进思考,推进学习。
6.2板块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知已学,分析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新知 问题在上一环节的活动中已生成,解决问题是本环节的任务。教师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将消化和吸收的教学内容分层次、逐步展开,组织学生利用自身的各种知识和生活实际背景,通过合作、交流,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过程。
6.2.1 小组合作,用已知解未知 消化系统结构和作用知识是基础,“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是参考,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形式,解决问题是目标:观察分析示意图(有关消化过程的上半部分),思考、讨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过程,尝试引导其用一定的形式表述其消化过程。 6.2.2 联系生活,用生活实际促进对所知消化知识的理解
6.2.2.1交流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认识时,借助实验录像《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归纳该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事例:
米饭越嚼越甜——体会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发生了分解,产生了麦芽糖;
此“麦芽糖”非彼“麦芽糖”——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的分解产物与商品“麦芽糖”相联系,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挂水”——理解葡萄糖是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静脉滴注中使用葡萄糖而非淀粉、麦芽糖的原因。
6.2.2.2交流对蛋白质消化过程的认识时,借助实验录像视频资料《蛋白质的消化》归纳该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事例:
正确看待有关“氨基酸”的保健品——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6.2.2.3交流对脂肪消化过程的认识时,借助实验录像视频资料《脂肪的消化》归纳该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事例:
甘油在生活中应用及与鱼肝油的区别——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甘油,利用其保湿的特性做成冬季用护肤用品;鱼肝油,主要成分为VA和VD,补充维生素; 肝脏病人厌油腻食物——进一步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 6.2.3 利用累积的感知经验,答疑解惑,创建有关“吸收”的新知
虽然人体内时时在进行这一生理活动,但却不易被感知认识,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过
2
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消化系统的结构与消化过程,这两块知识的累积,为学生解决吸收问题,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明了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后,直接由问题“各种营养物质在什么部位被吸收?并到哪里去了?”切入吸收知识的探讨,可以简便有效的推进学习的开展。
6.2.3.1 组织学生合作观察“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示意图”中吸收部分、分析课本中的相关文字信息,讨论问题: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分别吸收什么物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相关知识铺垫到位,学生合作探讨效果良好,能准确解答相关问题。
6.2.3.2 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归纳人体内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被吸收,并联系生活:分析病例“无肠的孩子”——通过生活案例认同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另外,通过录像《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演示巩固该内容。这样的设计都更好地帮助了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消化吸收知识。
6.3 板块三:联系自身生活,在应用中体会生物学知识的价值 从教学内容上看,消化吸收是一个人人在生活中都要涉及的话题,一日三餐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满足人体的需要,学习该内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回答生活中的问题,指导生活。本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说一说“一个菜肉饺子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交流课前观察的生活中有关消化吸收的生活现象,并探讨由此产生的疑问。最后两个活动,不仅促使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融合应用,更是要体现让同学们将理论联系到生活实际中,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在生活中的价值。 7.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组合穿插各项生活事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观察、分析、讨论,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联系生活、合作探究、讨论分析、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教学方法拉近学生和抽象知识的距离,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陌生感;教学环节设计三大板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灵活性、流畅性。但本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设计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地点、人员等限制,设计并组织实施更丰富、生动、灵活地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并获得更多感悟,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随机应变,进一步探索。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e414101fb7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