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择业观初探

2022-12-13 23:22: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90后”大学生择业观初探》,欢迎阅读!
择业观,初探,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0大学生择业观初探

作者:于瑾 时祖光 毕伶俐

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5

摘要:本文从“90大学生择业观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主要阐明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词:择业观 择业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16 1 “90大学生择业观现状 1.1 择业理想

经过笔者调查,在选择就业地域方面,有 28.9%的学生选择了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24.8%的学生选择返乡就业,22.6%的学生选择去三线城市发展,响应国家号召,愿意到西部就业的学生不足15%[1]

毕业生通常以高经济收入和工作稳定作为选择企业的标准,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国企、机关事业单位,有20%的学生想到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只有15%的学生表达了入职意愿。

薪金的高低仍旧左右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大部分学生仍旧不断的追求高薪,能提供高收入的企业成了毕业生争相加入的企业。 1.2 择业动机

调查可知,大学生择业动机受性别、出生地、家庭经济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为显著[2] 1.3 择业途径

通过调查可知,大型的校园双选招聘会是择业的最主要途径。35%的大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找到工作,而大型的双选招聘会因为其企业多、需求大等原因在学生择业途径中占有主要地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资源日益丰富,信息交流更加快捷、高效,网络求职也成为学生择业的另一个主要途径[3]

2 “90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就业期望值偏高

很多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身实力,直接的后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白白失去很多就业机会。毕业生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2 个人素质不强

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心过高,不愿付诸于实践。大学生应该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发现并克服自身缺点,培养个人综合素质。 2.3 择业趋利性强

大学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往往要求企业待遇高,工作稳定,就业地点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但学生往往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了解不够,不能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2.4 择业目标的短期性

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大学生就业时首先考虑的焦点。大量毕业生涌入一线城市,结果造成了当地人才过剩,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只选择大型国有企业,盲目追求高薪,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在择业目标上存在短期性和盲目性。在择业过程中,追求自身待遇本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抛弃理想信念和家庭责任,不以事业为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 “90大学生择业观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人才竞争也在不断加剧。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当代大学生。 3.2 社会职业评价尺度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职业评价是指个人凭借自己对价值观的判断,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在薪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判断。

职业评价的影响要素在大学生择业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评价既可以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又可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评价测试,可以发现不同职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 高等学校改革的深化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当前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对就业市场的前瞻性,一味地迎合眼前的某些热门行业,盲目跟风。学生入校时尚为非常看好就业的专业到毕业的时候却发现社会需求虽然大但毕业大军更多;甚至有的学校在不具备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就上新专业,学生素质较差,最终出现热门专业冷就业的局面。

有的高校就业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不及时。近几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而就业需求却不断缩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市场,学生就会面对很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学生自信心过高,盲目乐观;有的则缺乏主见,愿意随大流,在择业面前不知道应如何选择。

有的学校在育人方式和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确。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浮于表面,应付了事,学生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对社会经济以及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脱节严重。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会发现自己所学的与社会所需的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动手能力薄弱,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岗位。 3.4 自身综合素质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

社会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毕业生需要很快地转变就业思路,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沟通应变能力等。大学生要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职业的转换和科学技术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刘淑艳.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6):109-111.

[2]杨宁坤,陈哲.关于我国大学生择业观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56-57. [3]盘意文.大学生择业观的社会反思[J].经济社会发展,2008,(11.

作者简介:于瑾(1971-),女,大连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辽宁大 116622

时祖光(1983-),男,大连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辽宁大连 116622 毕伶俐(1992-),女,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读学生,辽宁大连 11662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2adc74755270722192ef7f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