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23-04-24 20:26: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圣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欢迎阅读!
文化差异,圣经,看中,西方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世界上译文、版本、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一部书。基督教是西方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圣经》就是这根支柱的柱心。从创世纪的神话到历史的记录,律法到诗歌,圣经用73卷约一百万字记录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与进化。根据《圣经》中的阐述,世界的形成,人类的繁衍,都是一人之力,上帝是全能的,是万物的主宰。而中国神话中,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文明的形成,是集合众人之力的,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圣经》包括众多西方神话中强调的都是神的神圣全能,神力无穷,而中国神话的基调是自我牺牲,自我约束,盘古身化万物,女娲炼石补天,大禹三过家门不入,都体现了舍一己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不同的民族文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思维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方创世神话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圣经》和中国神话最初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创始。“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圣?创世纪》昔二气未分,?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状如鸡子”《路史?前纪一》天地本是鸿蒙,混沌的,这一点,两者是有共识的,但是在共同的起点下,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开始显现出来。

《圣经》中的天地是上帝创造的天地,在彼端,神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便有了,“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圣经?创世纪》)以同样的手段,神创造了陆地海洋,日月星辰,万事万物。在那个世界中,神的意愿是不可违背的,神想有什么便有了什么,一切都是凭空出现的,“创造”一词也就由此而来。 中国神话中的天地本也是一无所有的,混沌之初,鸿蒙未判,天地是为鸡子,“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艺文类聚》

由此可见,西方神话中更加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即我为神,我即万物。而中国神话中的万物都是有着客观存在的东西才能实现,一失即一得,求的是一种等价交换的结果,即便强如盘古,携开天辟地大功德也要身陨以化万物。

按照《圣经》记载,世上第一个人是上帝(神)创造出来的,生来就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男子,当神造出亚当之后让其做的事情就是帮他守护果园,后取其肋骨造女人,人类最初是没有羞耻感的,不着一缕,人类最初的羞耻感来源于偷吃了神所创造的善恶树上的果子。正因为这次偷窃,背叛的行为,导致了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并承受痛苦,男人要做工才能获得温饱,女人要受生育之苦。因此,在《圣经》中,原罪是基督教重要的基础教义。“这就如罪是从一个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马书》512节)所以,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有罪的,要得到救赎,只有靠耶稣基督。这也是基督教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原罪,不需要救赎,耶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由此可见,《圣经》中阐述的观点是人之初,性本恶。

中国神话中人类的由来天地初判,犹如烘炉,是为洪荒。洪荒之初,并无人类,兽类占据天地舞台,大地之母女娲不忍洪荒之地无灵性生灵,于是捏土造人,同样是造人,女娲一次却造出一个部落,而后百年,天地人三皇明织布,造城郭,定金钱,衡尺度,辨阴阳,避吉凶,尝百草,促农耕,是以繁衍出泱泱华夏。东方文化认为,人之初始,恰如素练白绢,没有颜色,没有善恶的痕迹,“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由于每个人后天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习性,渐渐地相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中国神话阐述的中心思想是人之初,性本善!

与洪水抗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痕迹。不管是诺亚方舟还是大禹治水,都是妇孺皆


知的故事。但是,同样是面对洪水,这两个故事却体现出了不同的世界观。

《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故事中,洪水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是人类由于自身的暴力和罪恶行为而招致的严重后果,面对洪水,诺亚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谨遵神的启示,他自身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留下生存的种子,为人类的继续繁衍留下机会。正所谓,天赋人权,天意难违,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神而存在,一切的变数皆在上帝的掌握之中。

然而同样是面对洪水之灾,同样是生灵涂炭,大禹则把洪水看做是自然现象,并且从其父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以堵治水的方法,因势利导,疏通河床、开凿渠道,而且“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跋,颈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作为一名民众的领袖,大禹能够时时站在民众之中,走在治水队伍的最前列,并且为了治水,勇于牺牲,甘愿舍小家而为大家,从这方面的表现来看,已经和诺亚有云泥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面对自然界的大灾害,民众没有选择屈服和妥协,而是不屈不饶,在大禹的带领下勇敢地与自然界进行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从中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的因素比自然因素更重要,人们所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也能够超越自然界。 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思想信仰,宗教同时也是一种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在某些国家,宗教”与“文化”两词甚至可以混用。自从人类产生信仰以来,宗教一直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宗教的存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教义天下,这一点,东西方宗教是相通的,但是,因为基调的不同,东西方的宗教文化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基督教宣扬的是“赎罪”,人在开始有行为能力的时候就要开始向主忏悔,开始向主诉说己身的罪过和请求主的原谅,而基督的死则是为世人的罪付出赎价。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程中有两大宗教贯其中,分别是佛教和道教。佛教讲究因果,认为凡事皆有因,有因就要去了结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佛家有六道轮回之说,是众生轮回之道途。人是纯净出生的,是含有善念的。于是,人在活着的过程中是劝人向善的,只求下世为人。道家认为人是自然的,是干净的,而人类孱弱,于是道家开始探索天道,取万物炼丹,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道教也追求无恶,现世报。即为恶者当罪孽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即会出现报应。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这个道理,弃恶从善才是生存的原则,人在做,天在看。

佛道所表达的准则和《圣经》中显示出来的西方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西方文化认为,要主原谅了你,那你以往的过错都可以遗忘掉,而佛家,道家都认为,罪孽是需要用功德抵消的,你犯下多大的过错,就需要用多大的善举来弥补,是为功过相抵。这些特点也造就了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民族信仰上的不同,对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的神话和宗教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又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崇力”,以中国神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崇德”西方文化直白、华丽、张扬,东方文化细腻、温婉、含蓄,恰如油画与瓷器,各专其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1f0333d56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