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外职称跟国内职称的区别》,欢迎阅读!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范文大全
国外职称跟国内职称的区别
2011年6月10日,我踏上了前往悉尼的航班,经过十多小时的空中之旅,开始了不一样的异国生活。时光总是匆匆,今天到了2013年6月10日。在澳洲工作这两年中,我只需要安安心心做自己的科研工作。由于有5年国内大学工作经历,对比这两年的所见所闻,感触很多。
(1)职称没有那么的重要。在国内工作期间,基本上每年都在为职称思考。在东北大学期间,导师帮我找学校,希望得到破格提拔。在清华做博士后期间,在985大学副教授和二本沈阳大学三级教授之间选择时,经过痛苦的挣扎,选择了后者。因为,我不喜欢被别人评来评去,特别是,被某些人用职称进行要挟。
然而,来澳大利亚之后,有了很多新的认识。这里的教授数量真是很少,副教授也不多,也因此,当个讲师,甚至助理讲师,大家也觉得不错。我看过好些人的简历,感觉如果他们在国内,可能已经身居要职。在材料系,去年有一位researchfellow也获得了Vice-Chancellor’sresearch fellow(我是学校第一批三人之一),他已经发表了10多篇Advanced Materials,另外还有Nature正刊。另外,在地质系,有一个老师发表了6、7篇Nature、Science,现在依然是一个副教授。相对于他们而言,我很有自知之明,需要努力的空间很大。另外,在这里工作期间,我收到了好几个期刊的编委信息。他们在给我发送邮件的时候,只是根据Scopus数据里面个人的发表论文记录。相对于国内期刊编委一样,邀请的专家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在一线科研的人,这些人就连为期刊审稿都不一定有时间。 职称,其实不是很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是否拥有教授一样的权利。如果大家一样做科研、申请项目等,待遇也相差不那么大,又何必苦苦追求呢?如果这样,一切顺其自然就很好。
(2)教职员工的两个系列。在澳洲大学,教职工分为教学系列和研究系列。教师系列为AssistantLecturer、Lecturer、Senior Lecturer、Associate Professor、Professor。科研系列为AssistantResearch Fellow、Research Fellow、Senior ResearchFellow、AssociateProfessor、Professor。就待遇而言,两者没有任何差别。当然,如果教学系列,职称是非常容易上去。有些人三年就可能从Lecturer升为AssociateProfessor。但是,从
1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范文大全
ResearchFellow升到AssociateProfessor则可能需要上十年时间。今年我们学院就有两位教师从SeniorResearch Fellow升到Associate Professor。很多人认为教学系列是永久职位,而研究系列为合同职位,其实,在澳洲很多的教学系列岗位也是合同职位,有一些是三年的,有一些是五年的。当然,一般到了副教授,就都成为永久职位了。
就差别而言,就我工作的这两年而言,教学系列并不是所有部分都比研究系列好,特别是在低层的时候。教学系列天天要备课,也没有经费出差。而研究系列则相对自由一些。以我自己为例,每年可以出国参加两三个国际会议,也不用去讲课,平常做做科研,还是非常轻松的。当然,等我这个岗位结束了,我可能要考虑其他事情了。
(3)永久职位与合同制。国内大学里面,以前是很少听见合同制员工的。也因此,在大学里面只要中规中矩,就肯定一辈子衣食无忧。当然,现在合同制也开始流行了。我非常讨厌国内现在流行的一种风气,把“合同制”说成是“临时工”。个人认为,只要在合同期内,这个人就是学校、单位正式员工。而合同之外,就与本单位没有关系了。
就我的认识而言,永久职位,其实也是一个5年的合约,如果在5年内不做不合规的事情,就自动再续约5年而已,相反,如果违反社会的相关法律,也会被开除的。而合同制,只是签合约的时间短一点,有些是一年一签,有些是三年一签,也有些是五年一签。相反,就工作积极性而言,后者更好。
(4)博士生招生。在澳洲,现在大家最愿意招的博士生有两类,一类是像CSC这类完全由其它国家资助的博士生,当然,除了中国有这些的项目,其它很多国家也有的。另一类是有能力申请学校奖学金的博士生。我估计相对于前者,大家更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潜力似乎更大一些,可塑性更强。当然,上面两类博士生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和导师知名度有很大关系。另一种博士生招聘就是从导师的科研经费中支持博士生奖学金。即使教授,如果没有奖学金,没有遇到特别优秀的博士生,也可能一个学生也没有。相反,即使讲师,也完全招到10多个博士生。
个人感觉,博士生招生,不能无的放矢。就在大家为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担忧的同时,我也为CSC项目培养的博士生质量担忧。原因是一样的,这些人是根据导师的知名度选择的,而不是具体的科研方向和课题。相反,如果是博士生申请的是已经知道的科研基金资助和研究方向,则可能会顺利很多。至于这几天讨论的博士生答辩,我有时候也觉得好笑。国内的研究生答辩其实如同虚设,不如和澳大利亚一样,干脆取消,把博士生论文外审抓严,让导师更加负责任,则会好很多。
两年,虽然也是很漫长的,但我依然在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ba7c19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