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精选比尔盖茨的成功启示

2022-12-28 03:08: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故事精选比尔盖茨的成功启示》,欢迎阅读!
盖茨,比尔,启示,精选,成功
比尔·盖茨(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19551028-),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与保罗·艾伦创办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持有公司超过8%的普通股,是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086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到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2012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比·盖茨位列第二;919日,《福布斯》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发布,比尔·茨第19次蝉联美国首富桂冠。

对中国的教育,现在是人人都骂它,却又个个都疼它;大家数落它这不好那不行,却又是左不离右不弃。到底应该怎么看教育制度? 比尔·盖茨世界知名,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他的人生颇富传奇色彩:开始是小小的电脑程序设计;后来成为电脑软件企业家;再后来,一举登上了世界电软件企业的珠穆朗玛;最后,他一心行善,散尽家财,淡出了这个已被他部分改变了的世界…… 本文提出比尔·盖茨定律,不是关于电脑的什么法则,而是像比尔这样的成功人士的攀升规律。

比尔一生关键的时刻,就在个人电脑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前后,有许多机缘巧合:

他正好生在华盛顿州一个富裕的家庭,很早就迷上了当时还凤毛麟角的电;父母亲让他进了私立学校,而这所学校正好在中学电脑教学上非常先进;学校正好有足够的预算给学生付机时费,于是电脑迷比尔才有机会泡电脑;宝贵的机时用光后,学校一位同学家长的公司正好需要人帮助编程,于是比尔又得以继续泡电脑;有一家大公司正好需要业余程序员编制工资程序,比尔又被选中去编;比尔家正好离华盛顿大学很近,而这所大学正好有多余的机时给不相干的人用,于是比尔又得其所哉;在泡电脑的过程中,比尔认识了一位从事电脑专业的大朋友,这位大朋友正好接到某一大工程负责人的一个电话,说这一工程急需程序员;比尔所在的中学正好允许学生在假期中为外单位编程。

结果是比尔在中学阶段就大量使用了电脑。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这些也是很难一遇的机缘巧合。虽然当时比尔也许没听到电脑风暴的呼啸,但这些条件使他通晓了程序设计的许多诀窍,为迎接接下来的电脑大爆炸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没有这一基础,比尔本事再大,也什么都办不成;有了这项准备,一旦风云际会,比尔就如鱼得水。比尔碰上的正好是整个世界对电脑软件的需求,而需要是发明之母,也是发财之母。

表面看来,比尔占尽了我们中国人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比尔的出现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帮。他们都是中学时就泡电脑的怪才,后来在资讯事业上都有了大出息。我们很多人有个认识误区,好像知识界个人的成功主要依靠智商。但现在我们必须脑筋急转弯:比尔·盖茨是成批出现的,一批人的智商未必一样,可是都获得了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比尔·盖茨定律第一点:成功有个门槛,跨过了这个门槛,不同人之间的智商差别就不重要了。这就是说,能考上北大、清华,或者复旦、交大,你的智商就够了。今后能否发展,就靠你的造化了。这个造化说到底,就是比尔们碰上的那些机缘巧合,总的来说也就是大时代所提供的好时机。时机能给跨


过了门槛的智商插上高高飞翔的翅膀。比尔进过哈佛,可中途却退了学,但最后获得了大大的成功,这说明了门槛和时机的辩证道理。

我们常常抱怨中国教育制度不好。也有人提出,为什么比尔们都出自美国,不出自别的地方?这也许都不错,但我觉得还没有点到最关键处。仔细瞅瞅上面比尔的经历,与其说是制度使然,还不如说是制度不管的地方使然,或者说是非制度使然。例如,当时的美国教育制度并没有规定中学生必须学电脑却也没有规定不能学电脑,所以喜欢电脑的比尔才能脱颖而出;堂堂大学的昂贵电脑制度没有规定不能给旁人使用,于是比尔大钻空子”;大公司的制度没有说不可以雇用中学生编程,比尔从而得其所哉;比尔的中学没给学生布置海量的、做也做不完的假期作业,反而让这些不受管束的学生进一步放任自”……而这些疏放不羁,比尔们都碰上了,也受益了。

其实,非制度的优越性咱中国人也晓得个子丑寅卯。大家津津乐道的例子,文科、理科各有一个:文科是一没有博士学位、二没有论文的陈寅恪,居然被清华请去做国学研究院导师;理科的例子,则是数学家熊庆来把杂货店伙计华罗庚招到清华工作,后来华罗庚成了大数学家。这两位确实出类拔萃,却都不是制度的产物;我宁愿说,他们都是非制度的宠儿。所以,我以为,既要考察一种制度保证了什么,还要看它不限制什么,即看它能够为一些跨过了门槛的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于是,就有了比尔·盖茨定律的第二点:他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美国教育制度存在许多空隙。首先就是制度不硬性反对有机缘的人搭便车,到了下一站,非制度又伸开双臂鼓励他们接着跑下去。这样,他们就有希望在出类拔萃的跑道上,跑出事业的辉煌。

再讲讲教育制度。现代教育搞了两百年,世界各国的制度都大同小异。我在国内和西方都教过书,依我看,差别在哪里?我斗胆说,差别可能就在那些制度不管的地方,也就是制度的空隙。我认为,看一个学生,既要看他课内做了什么,更要看他课余做些什么。完成课业后还有余力的学生,才是将来能够成材的好学生。古今中外的出类拔萃者,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对于我们考察一教育制度也大有启发。看制度好不好,应该看这一制度为学生提供不提供发挥余力的空间。这,就算是比尔·盖茨定律的第三点了。

美国著名记者格拉维研究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士,包括运动员、律师、企业家等。从这些人成功的背后,格拉维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完全超出了常人最疯狂的想象。于是,他前两年写了一本书《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我在海外买了、读了。阅读中我发现了好些跟今天的中国教育有关的话题,这篇小文不过是我的读书笔记而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aa252d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