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欢迎阅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
1. (6分) (2017高三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
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楹联)始于桃符。”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于是,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但近代以来,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
据《晋书》记载,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等,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
明初,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
第 1 页 共 16 页
(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
B . 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相关记载普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
C . 作者认为,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因素,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
D . 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B . 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
C . 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三阳始布,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
D . 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联、书院联等;同时,还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不少联作名家。
B . 宋元时期,对联形式变化多姿。因为对联不但保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
C . 明代洪武皇帝下令无论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使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清代以后的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
第 2 页 共 16 页
D . 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对联语体多样化,使对联的篇幅增长,使对联的运用范围大为扩展。
2. (12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教我如何不想他”
提到赵元任,不得不提他的语言天才。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是天才的语言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更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几乎每到一地,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在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当地人跑来和他称“老乡”。
1926年,在赵元任与梁启超两位导师指导下,王力完成了他的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后注有一句附言:“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赵元任批语道:“删!——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在赵元任先生看来,西文包括的语言种类很多,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不应该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虽然按照导师的意见删去了附言,但对“言有易,言无难”这句话的深刻思想,王力还没有完全明白。后来王力在论文《两粤音说》中提出“两粤没有撮口呼”,依据是他的家乡话博白话没有撮口呼。但1928年赵元任先生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话有撮口呼,马上就给王力写信,信中以“雪”字为例,说明广州话有撮口呼,《两粤音说》中的结论错了。据王力本人回忆,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论文题目本身有问题,调查方言要一个一个地点去调查,不能把两粤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第二,由博白话没有撮口呼推断两粤没有撮口呼,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至此,王力才真正理解了“言有易,言无难”这六个字的分量,并从此将赵元任先生的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
美国语言学家裘斯1957年曾赞誉说:“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然而,1972年,赵元任写了一篇题为“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幽默诙谐的演讲稿,坦陈自己在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作为对老朋友过誉的回应。
他曾经觉得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有一年到欧洲旅行,他就无形中假定一国说一种话,或是一区说一种话。他开车在瑞士玩,因为第二天准备送车去检修,晚上住下来后就先用小字典查了汽车各部分的德文名称。没想到第二天修车的跟他讲的是法国话,这把他急坏了。赵元任说:“那不行。晚上用功用的是德文功,
第 3 页 共 16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628419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