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鸟的天堂》教案(第二课时)》,欢迎阅读!
25、《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语文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
信宜市第五小学 林阳轩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看到的景象,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2.感受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体会作者赞美“鸟的天堂”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赞美“鸟的天堂”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四、教学课时
本课教学分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六、教学方法
1.自学辅导法;2.读书指导法;3.小组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整体感知 1.小黑板出示温故习题:
课文写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第二次是在 (填时间),看到了 。
1
2.师提问,全班回答。(傍晚、大榕树、早晨、群鸟)
3. 师(导入): 作者去了两次“鸟的天堂”,上节课我们已经跟着他们领略了傍晚时分的“鸟的天堂”,那只是一株高大茂盛的大榕树。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作者去看看早晨的“鸟的天堂”!
(设计意图:教师板书课题后,从课题到课文内容,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并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导入。目的是:检查上节课学习效果;再次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加深对课文整体的感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受熏陶——走近“鸟”
1.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
(1)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 (2)找出描写鸟儿活动顺序的时间词语和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的句子,分别用“ ”和“ ”标出。
2.学生自学,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早晨;听到了百鸟齐鸣,看到了众鸟纷飞。)
3.接着引导全班有感情地齐读第12自然段,并运用“段中找句,句中找字”的阅读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词语:起初、后来、接着。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师追问:此时,作者看到这热闹的景象,他有什么感受呢?(提示默读第13自然段)
学生答:鸟很多,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
5.各种形式有感情朗读地12、13自然段,感受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指名分别读、男女分读、全班齐读)。
6.师:看到这“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作者不禁感叹说……(引导学生齐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通过泡沫框的问题:这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
理解句子:
(1)不同:一个加双引号,一个不加双引号。 (2)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3)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那株大榕树确实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设计意图:在读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反复咀嚼词句,从读中悟出词、句的意思以及所描写的画面。既引导学生把书读懂,又通过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段中找句,句中找词”的阅读方法。)
(三)回顾全文,悟情学法
1.同学们,这里树美,鸟美,还有一种美隐藏在第九自然段中,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找出句子“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体会“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主题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作者两次看到不同的景象,其中哪些景是静态描写?哪些景是动态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其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美丽的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学生写作方法的训练。)
八、作业布置
1、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鸟的天堂,感受到了这里的树美、鸟美、人更美,为这里的美景创作一句广告词吗?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它,走近它,欣赏它,感受它。
(设计意图:以创作广告词为结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给予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语言,用语言。)
九、板书设计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39b4daa32d7375a517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