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人际关系角度分析老人摔倒不敢搀扶现象》,欢迎阅读!
从人际关系角度分析老人摔倒不敢搀扶现象
相信大家对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扶不扶”还记忆犹新,在看过笑过之后,我们也该好好地审视一下这个当下热门的社会现象,看到老人摔倒到底是扶,还是不扶?扶起老人吧,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撞倒老人的肇事者,做了好人好事非但没有被赞扬却要担起撞倒老人的责任;不扶老人吧,心里过意不去,我们是礼仪之邦,乐于助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看到老人摔倒在地却不伸出援手,这不是我们的作风。
看到摔倒老人到底是扶还是不扶,这是在“彭宇案”发生后这一直被激烈讨论的一个话题。我简单地说一下事情经过:2006年11月20日,彭宇在下公交车后看到有个老太太摔倒在地,便将其扶起,当时老太太还不停地说谢谢,送到医院后,事情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老太太及其家属一口咬定彭宇为撞倒老太太的肇事者。2007年9月4日,鼓楼区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给付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最后整个案件以和解撤诉。
尽管事后官方澄清整个事件存在失真报道,夸大了整个事件的负面性,但是,正是从这个事件以后,人们再也不敢随意地扶起摔倒在地上的老人,伸出援手搀扶一把成为了一件看起来不那么容易的事了。许多人说是国民素质在不断降低,导致了如今不扶老人的现象,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人们都是善良的,看到无助的老人倒在地上,我们在心底肯定是愿意帮助的,好心人扶起老人后却被讹诈,这种现象的多次发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而这种信任危机,正在将我们人类不断压垮。
在现代人际关系学讲义中有提到:“人的需要”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自然动因,人是有需要的,人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内在的或天然的必然性,是人对某种目标的一种渴望或欲望,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一种反映,常以意志、愿望等形式表现出来。当然,人的需要,从其起源的角度看,有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从其对象的性质的角度看,有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但不管那哪种人的需要,都必然会促使人产生满足需要的或内在动力,并最终推动人去实施满足需要的各种活动。因此,人的需要是人的各种活动的动机或内在动力。那么,
对于那些搀扶起摔倒在地上的老人的好心人而言,他们的需要又是什么?是老太家人金钱上的回报?是要获得一个奖章一个荣誉证书?我相信这些都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想得到的,只不过是被扶起老人的一个感谢的眼神、一句感谢的话语,得到自己内心的一份平静,如此而已,但当这些简单的回馈都无法获得时,我们为何要去扶起摔倒的老人,甚至我们明明做了好事将老人扶起,却被误认为是撞倒老人的肇事者,进而担负起各种本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责任,我们为何要冒着这种风险去扶起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与那些能够带给我们“利益”、“好处”的人结为朋友,这种“利益”、“好处”可以是一份快乐,一份支持,一份理解,对于那些在生活中对我们完全无用的,甚至会带给我们麻烦、带给我们危险的人,我们并不乐意与他们产生任何联系任何瓜葛。我们以我们的需要来决定我们是否与之结交朋友,符合我们需要的,我们进一步发展关系;相反,不符合我们需要的,我们会置之不理。现代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以及人们对利益(对象)的无线追求。人与人之间形成和发展的任何人际关系,都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基本前提。那么,搀扶起摔倒在地上的老人,是否能够满足搀扶者的需要?显然是不能的。即使他的需要是如此的简单。既然需求无法满足,人们便不再愿意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了。于是就形成了如今这个现象,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一群人在旁边围观,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扶起摔倒的老人。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没人敢扶起摔倒老人,绝不是道德下滑所造成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媒体一次次报导某某某好心扶起摔倒老人却被老人认定为肇事者,要求赔偿多少多少钱,一则则简短的新闻,却重重地敲击着我们脆弱的心灵。这些新闻让我们恐惧,恐惧如果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扶起了摔倒在地上的老人却遭讹诈怎么办;这些新闻也让我们怀疑,怀疑我们人类到底怎么了,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好心好意地做好事,为何会遭遇这种下场?
那么,看到摔倒在地上的老人,到底该不该扶?我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看到摔倒在地上的老人我们岂能不扶?也许你会问,如果你扶起老人后,被老人认定为是撞倒他的人怎么办,那不是倒了大霉有理也说不清了?其实有很多种途径可以避免扶起老人也许会产生的误会、争执,第一,看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可以报警,向警察说明现场的情况;其次,我们可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2ebee1680203d8cf2f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