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鸡毛》重读

2022-12-31 13:3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汪曾祺《鸡毛》重读》,欢迎阅读!
汪曾祺,重读,鸡毛
汪曾祺《鸡毛》重读

作者:付冬玲

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年第07

[ ] 汪曾祺先生的《鸡毛》虽短但经典。本文对这篇小说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梳理,以期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能有一点较独到的发现与评析。 [关键词] 人性;邪恶;消解性反思;增构

【中图分类号】 I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03-2 一、故事梗概

汪曾祺先生的《鸡毛》,根据汪先生在西南联大上大学的见闻经历加工而成,写出了文人眼中的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

故事表述以笔记兼散文的格调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西南联大新校舍中的平凡人物文嫂和经济系学生金昌焕,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金昌焕在毕业离校前,偷吃了以养鸡、缝洗衣物为生的寡妇文嫂的鸡并借了文嫂的鼎罐来炖。直到金昌焕毕业不声不响走了,文嫂在金昌焕床底下发现了三堆鸡毛才知道是金昌焕偷了她的鸡。 二、人物形象

文嫂。文嫂不是西南联大在册之人,新校舍的建设占地,使她这位寡妇与西南联大中的先生们有了生活的交集。文嫂人很老实。一个字进行了有力度的概括。让文嫂形象跃然纸上。小说中又提到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简洁文字描写,反映文嫂没有文化老实、平凡、规矩、透亮的有自已做人做事原则的性格。

金昌焕。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丑陋、与鄙俗、冷漠、吝啬、自私又带点功利,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冷漠的表现是:他不欢迎别人来住,别人也不想和他搭伙。同屋送给他一个外号,这外号很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吝啬的表现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作为学生他从不买纸,每天吃一块肉。功利的表现是:追求女同学送戒指,括号弧里注明重一钱五 三、小说主旨

(一)人性中的一种邪恶。儒家文化倡导人格中的精神世界要贫贱不能移,条件愈艰苦,愈不能丧失人性。文嫂作为没有任何文化知识的普通妇女,不拿别人一针一线(除非是给或丢弃的),靠自己缝补拆洗养鸡糊口。而身为大学生,这金昌焕真是缺德,偷了文嫂的


鸡,还借了文嫂的鼎罐来炖了。偷吃别人的鸡,还与主人借鼎罐,用完后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 普通人性大美之下,反射出人性中一种丧失人格尊严的邪恶。

(二)对现代文学中青年学生形象的消解性反思与增构。小说《鸡毛》写于198166日,此时文革已过,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年头。十年浩劫后,社会的目光已从高涨的运动转向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作家以独到的眼光,于平淡中开掘出此学生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丑陋、与鄙俗,这种描写与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学生群体被赋予新青年”“新道德代表,引领社会潮流的精英,被神化的形象进行了消解性的质疑与反思。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用普通人的话: 文嫂虽然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但是大学是什么,这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办它,这些,她可一点都不知道。但是她隐隐约约地知道,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对这个群体的社会作用进行了直觉的反映。但是文嫂看到先生们”“真实一面时,常常说可怜。这种从正面形象的舞台中挖掘的反向、阴暗面的写作风格,不仅是对现代文学中青年学生形象的消解,更是一种文学形象的增构。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对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面对生存苦难、消解苦难的方式的洞察与理解。古今中外,很多文学作品在表现人对苦难的承受及消解方面,可以梳理出许多方式,有忍耐的,有抗争的,有逆来顺受的,还有阿Q式的自我安慰的,等等。《鸡毛》中的文嫂作为平民的立场,处在社会底层,在面对被偷鸡”“女婿因车祸死亡,生活艰辛的多重苦难时,其消解苦难的唯一方式是哭诉,如秦香莲在公堂上哭诉忘恩负义的陈实美一般。小说是这么描写的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对苦难的忍耐要比常人要厚实些,但也有个爆发点或者说是哭诉点,苦难一旦积压达到临界点,一触即发,如文嫂发现金昌焕偷吃了自己养的鸡,便是苦难积压的极点,心里的堤坝崩溃了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农村妇女的文嫂,不但哭说、哭诉,而且是很悲痛、极伤心的表达出来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和无告全都哭出来哭出来就好,说出来就好,把内心的压抑、难受、难过、委曲、不平,全都和眼泪如倒豆子一样倒出来。这就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面对生存苦难、消解苦难的方式——哭诉。这种方式大多发生在妇女身上。 四、艺术特点

(一)疏朗清淡。通读《鸡毛》,感觉没有主题,也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名为《鸡毛》,只是在小说最后提到三堆不同色的鸡毛,提到便收场了。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文字朴素干净,不张扬不古板,以自然的东西反映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正如作家说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f2ddb1a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