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致拖延症的我们》,欢迎阅读!
致拖延症的我们
拖延就是我们忙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逃避了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在数不清的又懒又拖延的时候,我常常在脑海里浮现这样的场景:
“就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个不知道从哪来突然出现的怪博士,拿出了《快乐星球》里面才存在的记忆面包,让我边吃边看书,一晚上就记下来考试要用的所有知识。带我脱离复习的苦海,或者说是预习的深渊••让我不用担心明早的考试,不用担心挂科,不用抱着一个悬着的心入睡。” 又或者是这样:
“在自己早晨没睡醒却快要迟到的时候,自己能拥有闪电侠的能力,快速地洗簌穿着好;又有让时间停止的能力,这样就能无休止得睡到饱为止•” • 但这仅仅是我关于这个世界的美好想象。 想象不是现实,而拖延还是拖延。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有着以下相同的经历: 暑假作业在放假第一周就写上了名字,却拖到最后一周才开始补;学期初就做好了为期末考试认真读书的计划,却拖到最后才开始看书;早晨起床看到自己的牙膏用完了,第二天早起依旧没有牙膏;为了安慰自己总是把“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样的说法挂在嘴边。而等到死到临头的时候,我们才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拖了。于是我们为了能够完成任务,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哪怕累死自己也要做完,令人欣慰的是最终情况往往都可以完成。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慢慢觉得拖延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因为我们还没有到无药可救,没有到回天乏术的情况。即使我们再拖延再懒,也总是能平平稳稳地活下去。该交的作业无论怎么挣扎最后都还是交了,考试之前死乞白赖地复习最后还是过了,必须完成的事情累死累活最后还是完成了。 于是我们开始产生错觉: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最后时刻冲刺,然后依然准时地到达终点。我们开始大言不惭地向别人炫耀:“虽然我把事情拖到最后,我不照样完成了吗。” 但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一路拖延最后完成的依然是最初的期望吗?我们一路保留的还是我们出发时的初衷吗?我们在起点信誓旦旦的时候,想到未来是这样一个形式的交待会甘心吗?其实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如果我们不拖延的话我们可以将事情办得更好。我们每往后拖延一步,我们的双脚也就往后退一步,对自己的要求的底线就又降低一点,最终到达的终点就离完美更远一点。
我们拖延得了时间,却拖延不了生命的长度,本质上还是在浪费我们的生命。要知道一辈子就那么长,一些事情现在不做,拖到以后就不一定能做了。总会有一天,我们不再拥有拖延的能力,时限将至,未完成的终归没有完成,只能将剩下的时间归咎于自己的懒,归咎于自己的过错,最后带着悔恨接受结果。
改变不了拖延症的人终究是渺小的人,而伟大的人并非只有在最后时限才是伟大的人。 伟大的人从一开始就肩负了巨大的压力和使命,他们一直将初衷铭记于心。在别人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开始为了未来做准备,每分每秒都在奋斗始终没有停下来休息。这样在最后的时候他们依旧能坦然面对,微微一笑。
其实我们用不着寻任何的借口以掩饰自己的拖延,拖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却不知悔改。偶尔累了可以休息,但初心不能遗忘,自己因拖延所浪费掉的那些时间都要以另外一种形式努力,千万不能一错再错,一拖再拖。
1
在我看来,可以通过以下3个小技巧,来逐步战胜拖延症: 1)马上开始,直到想停下来
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将会一直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做事亦然。
所以,改变拖延,就是马上开始——一旦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惯性自然会支撑你持续行动一段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一两个小时,继而导向正向循环。 2)拆分+犒赏
不要强求一次把事情全干完,而是把它拆解为一个个目标明确、可执行的小任务,并在每个小任务完成后犒赏自己,如休息一小时,打打游戏等,这样更有利于整件事情的完成。 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你完成一个小任务,大脑就会释放一种让人感觉良好的神经传递素:多巴胺。
多巴胺会将这些构成行为模式的神经元网络联系在一起,让你在将来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设定时间段,合理利用碎片时间
我在《用30分钟,找回在信息核爆中迷失的自己》里写过,把你要工作的时间量化: 如20分钟(可依个人性格特质自行调整),那在这20分钟里,你就要让自己离开一切干扰(如手机等电子设备),全身心投入到你要完成的工作中去
——实际上,20分钟后的成就感,常常也能支撑你休息之后的下一个20分钟。
从这一点加以引申:当你知道20分钟可以完成一件小任务(如看20页的书),你自然就懂得利用一些碎片化时间如坐车、排队、等位时,把小任务轻易完成。这样一来,就少了等待的烦躁,还多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习惯形成的科学原理证明:
一个旧习惯对应着的神经回路是无法立刻消失的,它可能会反复而顽劣地重复打搅我们的生活,只能靠新习惯打造更强大的新神经回路,用新的神经回路去战胜旧习惯。
而以上技巧正契合了该原理:它精妙实用,循序渐进,简单易行。不会令你有过多的纠结与抵触,让你轻松地找回那个没有拖延症的自己。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ed2403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a.html